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能得到机会的人,一种是永远得不到机会的人;能得到机会的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能迅速把握和利用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种是到手的机会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浪费的人。要说这李义府,就是这种能得到机会并狠狠抓住的优质男人。
说起面圣这件事情,搁谁都得兴奋又紧张,既担心丧失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想跟皇上说点啥;又担心自己对皇上的性情摸不透,一开口拍在马蹄子上。于是战战兢兢、思维混乱,进了大殿就开始冒汗,出了大殿心还在扑通扑通,衣服已经从里面湿到外面了。“老爷,您这是怎么啦?”大人挥挥手,示意别问了,好不容易缓过来,来了一句:“不愧为天子,不威自严。”要不怎么成功的是人家李义府呢!
李义府第一次见到唐太宗,心态平稳,思路清晰,哗啦啦便做了一首求职诗,不仅照顾了皇上的虚荣心理,也把自己的差事安排得停停当当。这首诗就是《咏乌》。把自己比作一只乌鸦,勤勤恳恳鸣叫,希望皇家这座大森林能给自己一根小小的枝丫休憩。
《咏乌》
李义府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夸人就要夸到人家心坎里,这不,此诗一出,唐太宗笑得腮帮子都疼了;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张口就是:给你一棵树。
也不知道唐太宗是一语双关还是凑巧让李义府走了运,唐太宗给的“这棵树”就是让李义府做一个太子李治的贴身跟班。
后来李治这棵树经风历雨,活得很滋润,太子的名号变成了皇上。俗话说,一人飞升,鸡犬升天;更何况这人飞升到了巅峰,一国之帝,天天跟在身边的李义府自然一鸣惊人,中书舍人顺利到手。要说这中书舍人是干啥的,那可不得了,掌管皇帝的诏命等;也就是说提拔、任免等都能拿到第一手的信息。这也为接下来再次力转乾坤奠定了基础。
要说这人啊,贵在有自知之明。明明知道提拔、任免这样的大事儿都得经过李义府,你长孙无忌还参人家一本干啥;你看,贬职的命令还没有公布,李义府就知道了,二话不说,先按下来,然后制定对策。
宫里这点事,不是争宠就是夺位,其实争宠也是为了夺位。李义府和自己的铁哥们儿一盘点,这不是有现成的机会嘛!皇上想立武则天为皇后,“但又害怕长孙无忌不同意”,你去提啊,这事儿可是一箭三雕,不仅可以让皇上开心,也可以得一个武则天的人情,顺便恶心一下长孙大人。
李义府在心里把算盘一扒拉,哎,这事儿可以干啊!爱拼才会赢,自己既然拼过大殿上创作诗歌,还怕拼一把奏折吗?奏折连押韵都不用考虑啊!哈哈哈哈!说干就干,马上写了送进去。
稳准狠,李义府不仅保住了原职,还毫不客气地收了武则天这只大雕。武则天荣登巅峰,李义府地位稳固。同一个剧本,不同的剧情,李义府真是狠狠拿捏了主角的情绪。
官大钱多,下面一帮子人一吹捧,想要得到准确的信息就难了;要是再加上自己也迷失了自我,甚至老觉得“我牛逼,皇帝都没有我过得舒服”,可能好日子就快到头了。
曾经能拿到一手消息的李义府,敏锐、果断、心存敬畏;可如今“权力仅次于皇帝”,想谦虚、谨慎,可实力不允许啊!这不,人家都拿着真凭实据告到了皇帝的眼皮子下边了,自己还嚷嚷着“是诬陷,诽谤!”皇帝本来是想提醒一下你:注意点,都看着呢!结果,你连“恩人”的面子都不给了,没有真凭实据的事儿,我会当众给你“醒酒”吗?
可惜李义府不明白,或者他也明白,只是觉得你们能耐我何?
人,一旦迷失了自己,不论是自愿的,还是被动的,就会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下去,也丧失了原本赖以生存的基本技能。李义府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本已被皇上给了醒酒汤的李义府,不但不加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于公于私,唐高宗都不能再忍了,“一声令下”将忘乎所以的李义府送进了大狱,不仅李义府本人,就连他的家人都被牵连,一起流放。敏锐、沉稳、敢说敢干的李义府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传奇,只留下被人揭露的恶行。
即便后来大赦天下,他也没有出现在名单里,最后“在忧愤中”结束了生命。盛极而衰,大约就是迷失而得到的恶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