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生就是不迷茫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后感
曾有很多人推荐看这本书,它被解读为提高技能的最好方法。因为看过推荐,觉得已经理解了其中的主旨,所以自己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个偶然机会翻阅本书,深为震撼,记录所感。
人人都渴望幸福,包括哈佛还开设了幸福课。
第一个问题:幸福是什么?
有人爱权爱财,幸福是升官发财;也有人关注亲情,陪伴家人平平淡淡才是真。这都无所谓对错。但总有升官发财之后,才发觉自己在追求过程中,忽视了身体健康、忽视了家人感受,悔恨不已。也小山村中,习惯平淡生活的人后辈,走入繁华世界,不愿再回,甚至埋怨父辈没有给予更好条件。
他们,都是在习惯的路途上突然变道,造成了心灵失衡。“幸福”变得不幸福了。
有人说,“幸福”来自于比较,只要我比你好,我就感觉快乐,就会幸福。上面的对比中,他们的物质基础都没有变,只是内心想要的改变了,单纯外界比较解释力有限。
本书提出幸福取决于对外界事物的阐释。
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的体验。
简而言之,幸福就是由内心决定的一种心理体验。
既然是一种心理体验,应该是人人都可以获取的。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难以人人幸福?
作者介绍,幸福这种心理状态,主要包含物质基础和心理品质。物质基础的作用有上限,心理品质最关键,尤其是保持内心的秩序品质。
在调查尼泊尔、芬兰幸福指数最高的几个地区时发现,这些人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但都很简单,到很远的地方牧马、沿着最偏僻的路线行走,很少看电视等。相反,一些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夜生活,也并不能让人觉得更“幸福”。
从众多调查中表明:越是复杂的社会,获取内心秩序平衡越难。
可以这样理解:越是复杂的社会,外界诱惑越多,大脑处理外界所占用的资源也越多,更加无暇关注内心的秩序建设。
甚至可以推论:越是沉迷于诱惑的人,越难以获取幸福。
第三个问题:如何重构内心的秩序?
心理学研究表面,刺激的事,比如坐过山车、玩蹦极等,会让人觉得兴奋;但只有具有安全感的事情,比如回到温暖的家、和家人一起聊天等,才会让人觉得舒适心安。更深一层解释,前者是不确定性,后者是确定性。
世界不断变化,刺激不断,不确定性是常态,人需要确定性建立内心秩序,才能走出变化的迷茫中。就比如曾经听过的一个故事:
一群冒险者穿越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中,野兽、毒虫、瘴气等袭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