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三杯茶》,我像了了件心事,释然了。
一、故事开始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美国登山爱好者葛瑞格·摩顿森,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途中发生意外。得到巴基斯坦巴尔蒂人的营救后,他与这片土地和人民结下不解情缘。
村民的热情纯朴深深打动他,但那里物资极其乏匮,疾病与痛苦随处可见。特别是孩子们为能接受教育,在白雪之中学习的情景,震撼他的心灵。他承诺:一定要为这里建一所学校。
2006年,他将自己这段经历,以及十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整理成书。
二、万事开头难
摩顿森康复回到美国后,把自己汽车当公寓,过着极节俭的生活,一边在医院做护工,一边给美国有钱人和机构写募捐信。写了五百八十封信,他终于收到一张来自霍尼尔博士的支票。
之后,摩顿森把汽车卖了,再次飞往巴基斯坦,兑现他的承诺。然而,建学校的事,一波三折。首先是路不通,材料无法到达,要造桥修路,经费不够;其次是多方力量阻止拉据,都想他把学校建到自己所在的村庄。
两年奔波,学校仍未能建好。直到霍尼尔博士在病榻中提出,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学校竣工。摩顿森,又一次踏上那片土地。
这一次,他非常着急,失眠,焦虑,带着坏脾气。村长哈吉·阿里给他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当你第一次跟巴尔蒂人喝茶的时候,你是个陌生人,第二次你就是我们的贵客,第三次你再和我们一起喝茶就已经是我们的家人了,为了我们的家人,我们会无怨无悔的做任何事,甚至是死。
摩顿森要花时间去喝这三杯茶,我们何尝不是。
三、承诺到事业
自从建好第一所学校,巴基斯坦各地的人们,都来拜访摩顿森,恳求他也为自己的村子建学校。
至此,摩顿森开始专职管理中亚协会,为巴基斯坦地区建了几十所学校。他每天睡很少,全身心投入这份事业上。除了建学校,还帮助当地女子就业,改善民生饮水。他用自己的执着与真诚,一步一步迈进,克服艰难险阻,赢得巴基斯坦人民的尊重。
四、战争下的坚持
9·11事件后,阿富汗成战场,大量难民逃到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再次踏上那片土地,战争结束,留下的是满目疮痍。
摩顿森又开始为修复学校,恢复学校上课奔走。经过阿富汗边境时,他找到一处有卖汽油的人家,加油的老人愤怒无奈地倾诉:
“杀人炸房子这种事,在战争时总会发生。但是为什么?为什么塔利班连我们的土地也要伤害?”
一翻话,道尽战争的残酷……
摩顿森走访杜尔哈尼市中的高中女校时,他的同伴问那位女校长,你们必须透过那块小小纱窗往外看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受压迫。女校长乌兹拉微笑地回答:
“我们阿富汗女人是透过教育看到光亮的,而不是透过布料上的纱窗。”
当摩顿森事件在美国杂志报道,一时间成为焦点,邀请他的演讲不计其数,其中一场国会演讲,他这样说:
“一枚导弹的成本加上激光制导的费用,我想大概是84万美元左右。用同样的钱,我们可以盖几十所学校。让一整代人接受教育,各位觉得哪一种方式会让我们变得更安全?如果,真的想要下一代安全成长,我们就必须明白,最终要靠课本去赢得这场战争,而不是炸弹。”
最终,摩顿森赢得大多数国人的信任,募捐款越来越多,他开始把希望放在阿富汗那片土地上。
五、把石头变成学校
越过边境,冒着生命危险,他踏上阿富汗,拜访当地的卡恩将军。
从巴拉克边缘开始生起的一座座山峰,他们就像是间隔不一的墓碑,当落日逐渐隐没,又仿佛一只朝向夜色前进的死者大军。
将军告诉他,每一块石头,都是牺牲的烈士,希望他能把这些石头变成学校。
接受这个建议,对摩顿森来说,是新的人生分界点。在这个分界点上,他清楚地看到前方的路,比十多年曲折旅程还要清楚。
我们身处于和平盛世,不知道地球另一端的疾苦。摩顿森因为坚持让平凡变伟大,苦难与战争并不是最可怕的,无知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