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紫陌阁
清朝灭亡之后,皇宫高手如云的数万御林军如何安置的呢?

清朝灭亡之后,皇宫高手如云的数万御林军如何安置的呢?

作者: 历史紫陌阁 | 来源:发表于2020-10-10 00:08 被阅读0次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清朝时期并没有所谓御林军,只有拱卫京城的卫戍部队,卫戍部队是皇城的警卫部队,一般是由领侍卫内大臣统领(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帝贴身警卫的指挥官和调度人,正一品大员),主要任务就是配合皇宫里的侍卫保护皇帝等人的安全和保护皇宫。

我们在看一些清朝宫廷影视剧的时候,往往有这么一个镜头,皇帝等皇室贵胄人物一旦遭遇危险,皇家的御林军(民间说法)、大内高手就会冲出来分散在皇帝等人的四周,保护皇帝的安全,在影视剧、小说中描述可以看出,这些人是武功高强,什么飞檐走壁、十八般武艺都不在话下的狠人。

不仅武艺高强,在一般人眼中的样子还是装备精良,和现今特种部队类似的那样,是能征善战,攻无不克的形象。但实际中清朝晚期所谓的御林军并不是这个样子,没有影视剧、小说渲染的那高深莫测的形象,甚至可以说还不如普通的部队。因为清朝晚期所谓的御林军大多都是八旗子弟,并且还是出身、地位较高的上三旗子弟。

在清朝自雍正、嘉庆之后就没什么战争,这些家族子弟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战斗力是急剧下降,在清朝晚期又开始吸食鸦片,就这样的情况还谈何有什么战斗力,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人,区别就是穿了身铠甲或者工装外加拿个刀。战斗力都快不如普通成年人了。和武功高强、飞檐走壁是一点关系没有。

我们所谓的御林军是大多是小说中描述,和民间对皇帝身边警卫军的俗称。一般泛指古代护卫京城和皇帝安全的军队。所谓的御林军在我国真实的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只要发音相似的“羽林军”,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创立的,也是保护京城和皇帝安危的禁军。

加上“羽”和“御”二字发音相差无几,而”御“在古代一般又是泛指帝王,大概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羽林军”就被民间传为”御林军“了。慢慢扩散,从而被广为流传,反倒正规的羽林军被百姓知道的甚少。但无论是“御林军”还是“羽林军”都是史料上记载的“禁军”,也可以称为“禁卫”。

禁军就是我们所说的“御林军”,主要担任拱卫京城、保护皇宫和帝王的警备军队,在各个时代或者地域文化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名称,比如禁卫军、亲卫军、近卫军,还有民间说法的御林军等不同称谓,在现今一般是指卫戍区部队(保护首都,担负首都警卫和守备勤务的军队)。

在清朝时期的禁军也是沿用明制,在完成统治后,将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按方位均衡地分布于京城各地。将八旗的主力安置在京城,对皇宫和京师保卫系统进行了重建。在清朝紫禁城中执行宿卫任务的禁卫人员,分为掌守门户和侍从兼宿卫两种。

第一种就是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在皇帝身边日常侍从、值宿的高级侍卫,称为御前侍卫、御前行走,稍次一级的是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只有上三旗子弟可以担当侍卫之责,由六名领侍卫内大臣进行统领,这类高级侍从的首领称为御前大臣。这种大臣几乎可以说都是皇帝的亲近大臣,毕竟是直接对皇帝安全负责的,也有军机大臣兼任的,一般都是皇室宗亲和八旗贵族担任。

第二种警卫军就是俗称的御林军了,清朝的皇家禁卫军主要由亲军营、护军营、前锋营、神机营及内务府三旗包衣护军、前锋、骁骑三营等组成。前锋营平时要协助护军营等部队保卫皇宫。宿卫紫禁城主要是由护军营承担,侍卫亲军在重点门户宿卫。

一般挑选满、蒙八旗中的精锐组成,是满、蒙八旗最精锐的部队。前锋营的职责是在皇帝出巡驻止时,担任外围警卫。是归侍卫处管理的禁卫部队,由领侍卫内大臣统领。

护军营是皇帝的禁卫军,是守卫紫禁城的主要军队,主要由下五旗子弟兵组成。主要任务是值守皇宫各个门户掌握宫门启闭、皇帝出巡时,任御营警卫等,还与侍卫处共同负责皇宫的宿卫任务。共有八名统领,统一万五千零四十五人。上三旗守护紫禁城内,下五旗守卫紫禁城外,直接受皇帝役使。可以说是军队中最精锐力量。

清朝军队在明朝末年时期是战斗力极高的时候,到了乾隆时期,八旗军队的腐化都已十分严重,甚至有皇帝现场视察有人从马上摔下来。在之后的鸦片战争中也可以看出来,清军在战场几乎都是一触即溃。到了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开始涉足军政大权。清军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恢复,但还是差距甚远。

皇家的警卫军身份都是比较高的,大多出身于较好的上三旗子弟,自小锦衣玉食加上爱食鸦片,战斗力如何提升呢?到了嘉庆时期,警卫军都是些吃饭不干事的八旗子弟,谁也不比谁好到哪儿去。

在清朝晚期,清廷在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创建新式禁卫军—神机营。用西方近代武器装备,兵员从八旗原有的禁卫军诸营中选拔。于是一支由满洲贵族掌握的新式军队,禁卫军诞生了,这就是所谓的最正宗的御林军了。

但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和种种积重难返的问题,这支新建的禁卫军与近代化劲旅的要求相去甚远。这帮人天天只知道遛鸟斗蛐蛐,要是你要让他拿枪打仗,更是奢望,毕竟宗室子弟有军事经验的太少,连枪栓都拉不开不说,说到底就是一帮无用的军队。那么清朝灭亡后,这支“御林军”是怎么安置的呢?

在武昌起义时,禁卫军的头载涛,十分畏惧上战场,向太后表示,自己只是练过兵,从来没有打过仗。没有办法,隆裕太后只能找到袁世凯前来救火,袁世凯就任命冯国璋担任了禁卫军的总统官。

但是这些御林军大多都是满族人,本是在清朝的余荫下生活,对清朝要比其他人感情深厚的多,效忠的多。加上清朝突然之间没了,要是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哗变。冯国璋为了防止御林军混乱,声称自己不会将紫禁城保护起来,也不会限制他们的自由,照常每个月拿俸禄,从此这支军队和冯国璋是形影不离。

之后宣统皇帝退位,清朝灭亡,根据袁世凯与清政府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例》,清朝的禁卫军保留编制,被改编为北洋陆军第十六师,师长由冯国璋亲信王廷桢担任。依然受到冯国璋的节制。这支部队连袁世凯都没有办法调动,俨然就是冯国璋的私人卫队。

在1919年冯国璋去世后,十六师移驻察哈尔,在直皖战争后,十六师又被奉系军阀吞并,之后被撤销番号,就地解散了,基本上都解甲归田了,从此流落民间,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清朝最后一支禁卫军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东北还有一些八旗的骑兵加入到了张宗昌的部队之中,但是后来在北伐战争中也一一被消灭。

大家对这支清朝皇家警卫军怎么看?对他们的战斗力怎么看?下方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朝灭亡之后,皇宫高手如云的数万御林军如何安置的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or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