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非樊语教育机构创始人,即兴讲话钻石法则发明人,元写作理论创立者,钻石国际演讲会主席,全球500强华人讲师,香港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出版过《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魔力演讲法则》《20天练成脱稿讲》《销售与口才》《三的智慧》等著作
樊老师的分享分为两个部分:
【1】用40分钟分享了多张有关写作题材的PPT加语音解说
【2】用20分钟解答群友们提出的问题。
樊老师今年55岁,樊老师言语很幽默,他说自己过去的人生就是以卖为生:一卖文,二卖唱,三卖声音,就是卖声音做培训。
他做过政府机关公务员、秘书科长,也做过媒体的记者,做过策划人,但主要以写作为主。
樊老师说:写作让他的人生变得比较圆满。
他坚持的写作理念是: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
他说写作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你按照读者的需要来写,另外一个就是按着自己的内心需要来写。所以说其实很多人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是。

写作其实是非常大的一个话题,写作分三个基础:
1.思想
2.修辞【文采】
3.思路
写作就像图上这棵树,树叶就是文章表面上看得见的修辞的东西,就是一些字、词句,也就是文采。树叶的背后是树干和树枝,其实就是思路,这个是很多人都没有了解的东西。
还有一个是思想,是在地底下埋起来的,很难直接看见的,就是树根。思想往往是潜藏起来的,在文章里是不轻易被看出来的。
樊老师主要跟大家讲的是文章的思路。
因为思想是靠自己去琢磨研究的,修辞是靠自己去积累的,这两个东西是没有办法教的,所以老师只能教写作的思路,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真正所需要的。

樊老师用“元写作”的方法来讲文章写作,分为四个部分:
1.把脉 2.思维 3.聚焦 4.套路
一、把脉:一般人写作方面的三大难题

1.缺乏思路,无话可写。
有些人拿到了一个题目,或者是找不到题目。即便有了题目又打不开思路,只是在凑字数。很多人凑不起字数时,就觉得是因为没有灵感。
其实写作是不能靠灵感的,灵感只是让我们写的更好,而不是开始,那如何才算开始呢?
李敖先生在凤凰卫视接受专访时,凤凰卫视的记者问他:“您平时写文章要不要靠灵感呢?”李敖先生说:“我写作不靠灵感,就像妓女不靠性欲接客一样。如果妓女要靠信誉来接客,她是不称职的。作家也不能靠灵感写作,一个作家要靠灵感写作的话,基本上就要被饿死。”
李敖先生的这番话是话糙理不糙,说得非常在理。那写作不靠灵感又靠什么呢?
2.思路漂浮,跑题,偏题。
很多人拿着一个题目写了一大篇,但是没有重点。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个书生写了一首诗,拿去给纪晓岚看,纪晓岚写了两行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他觉得纪大学士用杜甫的诗来评价他的诗,那说明自己的诗一定是好诗,他就拿给朋友炫耀,那个朋友看了之后告诉他:“纪晓岚这是在骂你呀。”
这两句是什么意思?“两个黄鹂鸣翠柳”,叫做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离题万里。
很多人写作的时候,不能把控住自己的思路,写了很多文字,觉得好像又不是自己想表达的。
3.逻辑混乱,没有重点。
有些人看似长篇大论,但是没有逻辑,结构混乱,不知所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缺乏一个整体的谋篇布局,不是一个完整的架构,就像是一个半拉子工程,修了一个烂尾楼,或者说修出来的房子奇形怪状。
二、思维:如何通过元思维来激动发思路
写作一定要解决思维的问题,父母常要求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但是什么叫思考呢?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思考过什么叫思考。
思考等于提问加回答,这个定义是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
可以从两种角度来理解,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再回答,这是一个过程。提问回答,构成一个基本的思考单元。
也可以把它视为一个数学题来看,提问假如是十分,那回答也是十分,那就你把这个问题给消减了,那就是完全正确。但是我们考试的时候,比如一道题,它的分数是十分,你只答对了一半,那就只有五分,说明你的这个思考是不完整的。
思考等于提问回答,这是核心的工具性概念,理解了这个,新的概念问答思维就比较好理解了。
一个思考的基本单元是提问回答,写作是一个持续的思考过程,也就是把脑海当中持续思考的内容成果呈现为文字,它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问、回答,提问、回答的一个过程,这就叫做问答思维。

问答思维这个概念作为一种工具,去对照所有的文章,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文章,都可以把它分成两种文体:一种叫问答体,一种叫叙述体。
问答体就是在字面上的形式,一看就是有问有答的这种文章,也可以把它称为对话体。叙述题体就是更为常见的基本上没有问句的文章,就叫住叙述体。
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一种区分,所有的文章都是我们思考结果的呈现。所有的文章,其实都是在自问自答。
写作其实就是在自问自答。

上图是四本问答体的文章。
第一本:是樊老师2000年出版的《杰出的顺德人士》,是他在广东顺德采访的30个老板写成的一本书。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体的,他问,老板回答。
第二本书是《论语》,是老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对话。
第三本书是黄帝内经,中国的中医盛典。黄帝内经,其实是黄帝与岐伯之间的对话。
第四本书,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其实也是用对话写成的。

这两个报纸截图,是重庆晚报和重庆晨报对樊老师做的一个专访,就是用问答题的方式写成的。
现在关于一些领导、名人、专家、明星的人物专访,都会用这种问答体的方式来写。或者有叙述体的文章,旁边也是会有一段对话。

关于口才这篇文章,是一个叙述体的文章。最后有一个黄色的问句,作为一个例题,或者我们修辞手法当中的一个,疑问句存在的。
叙述体的文章,是可以将它还原成问答体的。也就是说叙述体的文章,在写作的时候,作者的脑海当中原本有一些疑问浮现过,或者是明确的出现过,但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将这些问句省略掉了。


原本没有叙述的,加上了一些黄色的问句,这些黄色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脑海当中或明确或不太明确的一些一闪而过的疑问句。
将这些黄色的问句给去掉后,就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的那一个,基本的一个方法或者说一种习惯吧。
写文章的时候,其实脑海里边是有疑问的,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明白这一点。一定要很清楚自己写文章的时候是在回答问题,脑海里边一定是带着疑问句的。


赫拉斯这两张图片,前边白色的,全部白色的文字呢,是词典上边的一个词条。这是叙述题,但是我们可以将它还原成问答题。
黄色的问题加上了六个,这六个黄色的问题加上之后,白色的文字就是叙述的文字部分,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动。

这个元思维是樊老师最近完成一本著作,把自己这些年关于思考演讲和写作的一些东西全部浓缩起来了。
上半部分讲理论工具方法,下半部分是将十几篇各种类型的文章,从叙述体还原成问答体。要让读者看见所有叙述体的文章,其实都是用问答体可以还原出来的,这样子,我们就理解了文章作者的底层思路。
樊老师对问答思维的发现,跟他在广州做过记者有密切的关系。当记者的时候,他发现了做记者的究竟是在干什么?
做记者,其实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问题。比如说准备去采访一个老板,或者是一个领导或者一个专家,打电话去预约时,对方可能会说:“能不能先传一个采访提纲给我?”这个采访提纲是什么?其实就是一堆问题,所以说记者就是在提问。
不管是文字记者还是电视剧者,还是电视脱口秀的主持人,他们都是在提问。我们都总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延续自己的思路,或者是讲话。
杨澜有两本书,第一本书叫做《我问故我在》这是杨澜做访谈录最早出的一本书。“我问故我在”是从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这句话里套用过来的,是强调思考的意义。
而“我问故我在”是强调我问的是问题的意义。另外一本书《一问一世界》,还是强调的问。
樊老师除了教演讲、口才、写作之外,也教演讲口才。他经常让学生在课堂脱口秀练习,就像《鲁豫有约》、《杨澜访谈》这样,一个做主持人,一个做嘉宾,主持人负责提问,嘉宾负责回答问题。
这个电视节目为什么要做成脱口秀?而不是让一些所谓的嘉宾去做演讲呢?是因为很多嘉宾,没有办法去延续思路,做一个完整的演讲。但是有主持人负责提问,由主持人把控整个的节奏,把控整个的节目,那么嘉宾他都可以去回答问题。
有人跟你提问,是他问我答,没人提问那就是自问自答。
【一】没有话说的时候就给自己提问题
写文章不是靠灵感,而是靠思考。当我们开始思考的时候,写作也就开始了。
给自己提个问题:
1.封闭式的问题
2.开放式的问题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办?

下面这篇文章属于标准的叙述题的文章,这里边只有一个问号,但实际上来讲,它是一个反问句,可以是一个感叹号。
这篇文章如果不还原成问答体,就只有封闭式和开放式。


《桂林的山》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也可以将它还原成问答题。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还原成问答题,当然那种对话题的小说呢,毫无疑问它本身就是问答题了。
推进思考和写作靠提问,其实每句话。都是通过问答在推进的。下图中三句话的区别是从哪里发生的呢?就是那半句话之后的那个回答不同,下半句就不一样了。

【二】天下文章一大抄
真正的抄法是怎么样子的呢?就是你自己必须就某一个话题议题,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系统的、独到的一些疑问,然后再去从各个方面去找答案。
三、聚焦:如何通过立题来防止跑题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性概念,叫做例题。我们一定要通过例题来防止思路跑题,偏题。那么例题是什么呢?就是建立问题。例题一定是一个疑问句。也就是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要去回答的基本问题。那么问题一定是疑问句,它和观点是不同的,观点是陈述句,而立题是疑问句。

例题的作用有三个:
1.激发思路
问句就像一把勾子,它可以把我们大脑当中沉睡的思绪素材给勾出来啊。
人与人之间交往聊天的时候,也是要通过问句,去勾出人家心里边没说出来的话,所以第一个就是激发思路。
关于激发思路的这一点,给出三个立体,你就可以写出一大篇文章来。为什么许多人不努力?为什么我们必须努力?我们该怎么去努力?把这些问题回答出来,那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2.凝聚焦点
当你的思绪当中有一个问句的时候,散乱的思绪就会向那个疑问句聚焦了。
3.引导听众或者是读者
因为当你有一个明确的疑问句的时候的话,那么就会引起注意。

理解问答思维的时候,讲到开放式的问题,有三种类型:
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办?
在讲例题的时候,实际上来讲要告诉各位例题的类型,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讲事实,为什么讲原因,怎么办讲对策方法。
比如说生病了,你要去到医院看医生。那么通常来讲,我们也会问,这三个关键问题是什么?医生,我得的是什么病呢?
一番检查之后,医生会告诉你。其实你也会问,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呢?为什么老天对我如此不公呢?为什么要得这个病?怎么办才能治好呢?除了治疗之外,我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这张图就很关键的就是元思维:思考写作和演讲的智慧
讲到元写作,那么这里的元思维也就是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是三个元问题,这个元就是基本根本的意思。也就是说,世间所有的不同的那些疑问。都可以还原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这三个问题叫做元问题,所有的思考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就叫元思维。那么我们写文章,其实就是在回答不同类型的元问题的写作理论就叫做缘写作。
问题总是和答案对应的,它是一种描述性的问题,对应的就是事实的答案,就是拿事实来回答他。
【为什么呢?】可以称为解释性的问题,那么就是用道理式的答案去回答他。【怎么办呢?】属于规定性的问题,那么就用要求式的答案去回答他。
在写文章的时候,你会发现当一个句子开头的时候,你可以加上一个一字儿的时候呢,那通常就是回答,怎么办?你比如说我们怎么才能提升写作水平呢?第一,要多读书。第二要多练习,第三要多思考,是不是每句话之前都有个一字儿,那就是回答怎么办的。
写作就是在回答问题,而回答的问题就是什么?怎么办?而答案就是事实式的,答案是道理式答案和要求式的答案。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所有的写作就是在回答问题,而回答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摆事实讲道理提的要求。过去我们经常讲,跟人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摆事实,讲道理,但是仅仅讲了这两个。其实你要知道,我们不管是讲话也好,还是写文章也好,我们都是在做摆事实。讲道理。提要求,这三件事情。
四、套路:谋篇布局的经典方法。
你把这些理解了之后,这个文章你就真的能够读懂了。而这个谋篇布局,和你一般看着写作上面讲的谋篇布局是不一样的,因为老师是结合三个元问题。问答这么一个逻辑啊,底层逻辑来讲。

【一】空雨伞法
空就是天空,雨就是空中的雨,伞就是遮雨的伞啊。
这里对“空雨伞”的解释就是,空就是课题,雨就是对话题的认识,伞就是问题的答案。其实这样子的话,是不太好理解的。

空雨伞的逻辑是什么?其实【空】就是限定话题陈述现状,讲的就是“是什么?”而【雨】就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这就是在讲“为什么? ”【伞】就是提出对策,具体解决,这就是讲“怎么办?”

其实【空雨伞】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等同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元问题合成的一种文章的模式。【空雨伞】也不仅仅限用于善于解决问题的话题,我们也可以用于这个非解决化问题的话题来写。


绝大部分话题都是用“空雨伞”这种模式来写成的文章。比如说解决问题的话题就是:空是什么啊?就是我们讲写作的这个话题了,一般人写作的水平如何?你陈述一下,这是什么?然后再问为什么大家不会写作?然后再讲怎么提升写作水平?这是解决问题型的话题。
非解决问题的话题,什么意思?然后讲为什么我却定这么一个目标,怎么去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是非解决问题型。
【二】四圣谛法
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的时候在古印度的菩提迦耶顿悟成佛啊,然后就悟到了这个四个神圣的真理,简称四圣谛,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就是回答了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跟“空雨伞”比较起来,就是多了一个灭谛。

其实就是讲现状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个现状?我不满足于现状,希望的目标是什么?最后讲到底怎么实现这个目标。这个空气相比较起来,就是多了一个目标,是什么?不过,在空雨伞的那个怎么办的时候,他其实也蕴含着一个目标是什么。
【三】ORlD法

ORID是一个牧司马修开创的一种谈话的一种工具。
他其实首先源自于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 ORID法则O就是客观性层次,就是你先看见的是什么。第二个是反应成字,你看见了之后,脑海里边你的感受是什么?然后就全是你再去解释为什么?就决定层次。

其实ORID客观性层次的我们可以讲,O是指在陈述事实,就讲一个客观是什么。R就是反应层次的是讲观念,就是主观,是什么就讲个观点,然后全是层次的,你就讲讲为什么?
【四】六顶帽子法
这是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波罗提出来的。白帽子是讲客观,红帽子是讲主观。就是ORID的O和R,客观是什么?主观是什么?绿帽子就是讲怎么办?那帽子就是最终的决定是什么?其实也就是六个,这个所谓的例题组成了一个六顶帽子的这么一种模式。她在文章当中,有了一个正反两方面的分析。

【五】FABE法则
这是台湾中心大学商学院郭昆谟教授提出来的,简称F法则。F主要是一种推销的话术,是推销产品的。“F”就是指推销的是什么东西?“A”是指这个东西有什么?“B”就是你买了我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处?“E”就是有什么证据?你应该相信我。
我们可以把这四个内容套进钻石法则的框架里边,“F”就是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好产品要推销给大家,先介绍一下是什么。
另一个题是:为什么各位要买我这个产品呢?第一次优势,第二次是好处,第三是证据。第四,最终结尾的时候赶快买吧。
其实这就是把F的装进了一个钻石法则的框架里边,如果你知道这个底层逻辑的话,其实表面上的东西都只是一点变化而已,跟着他是不会变的。
六、STAR法则
世界五百强的很多公司来招聘的时候呢,会通过这种方式,对面试者进行结构化的一种面试。
作为求职者拟写一份求职简历,或者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你也可以用ST实际上来讲就是四个疑问啊。

1.思考才能有思想
樊老师讲到过三大支柱是思想、修辞、逻辑。那么。思考没有思想的话,那只有多思考,多琢磨问题,否则你写不出东西来的啊。
2. 积累
就是关于修辞的问题,词汇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只有多看,多读。
3.练习
逻辑这个思路问题,元思维写作的方法:问答思维。坚持写作,有量变才有质变。

如果说你现在的分数写作这个文章只能得50分,那么你离100分还有希望。这个叫做物十分的差距,那怎么来填补50分的差距呢?那就是写100篇文章。当时要用范老师教的方法来刻意练习。每天文章增加五分00:05:50分就增加五十一百元。那就增加了50分。
【1】缺乏思路话对应的工具和方法是什么呢?
就是你要懂得思考,等于提问回答,就是要学会问答思维,写作其实就是在自问自答啊。
【2】思路漂浮跑题偏题
绘出的工具就是例题。学会钻石法则,一个疑问句就叫做例题。这个原问题,就包括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也是立体的三种类型。
【3】结构混乱,没有重点
这个问题给出了结构化的工具,那关键的就是钻石法则也包括了这六种经典的工具和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