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
她追求的不过是一个爱情的幻影-《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她追求的不过是一个爱情的幻影-《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作者: 漫读好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21:24 被阅读53次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著,周克希译

    读《包法利夫人》源于简书作者尹沽城的书单推荐。尹沽城将福楼拜视为写作上的老师之一,并对发表于1856年的《包法利夫人》推崇备至。

    故事的主人公叫爱玛,是一个小农场主家庭的独生女,小时候被父亲送到城里修道院学习。在寄宿学校,爱玛读了许多两情缱绻、旷男怨女的爱情小说,而这些故事在少女爱玛心中,种下了对浪漫爱情的无限憧憬。怀着这份憧憬,爱玛嫁给了认识不久的乡村医生夏尔.包法利,然而婚后她很快发现夏尔不过是一个平庸、无趣、毫无热情的男人。爱玛被欲望裹挟着,踏入一个又一个感情漩涡,为了那些华丽而虚幻的幻想,在债务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最终走到了破产身亡的结局。

    《包法利夫人》的情节看来再简单不过,但是福楼拜将这样一个红杏出墙的老套故事精心打磨成一部旷世文学经典流传至今。在晓松奇谈的一集里,大紧老师谈到近期出现的多部优秀美剧,从中可以感受出一种“文学性的美感”,这种美感来源于大篇幅的“闲笔”,正是这些“闲笔”为作品烘托出一种质感。文豪们的这些高超“闲笔”和精准描写,使他们的作品经得起时间检验而成为经典。当然“闲笔”是有引号的,一字一句都是经过斟酌打磨的精华,据说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花了四年零四个月,正反两面的草稿写了一千八百页,最后删减定稿不过五百页。

    爱玛的一生无疑是一出悲剧,她不但毁了自己,也造成整个家庭的悲惨下场。爱玛内心渴望的是一种“生于爱情的幸福”,她向往的新婚生活,是“海湾边的柠檬树的芳香”,是“夜幕下在别墅露台仰望漫天繁星”。她的丈夫应该是一位衣着考究、见识非凡、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男子,然而夏尔与她理想丈夫的形象相去甚远,他“人云亦云的见解,听的人既不会动情,也不会发笑,更不会浮想联翩”,他“不会游泳,不会击剑,也不会使枪”,他“什么也不会教,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指望”。通过描写爱玛对夏尔穿衣、吃饭、喝汤这些生活琐事的厌恶,福楼拜将爱玛对丈夫的不顺眼和对乏味生活的厌恶准确的表现出来。反观她受邀去侯爵府参加的舞会,那些华丽考究的厅堂、气度高贵的男女、精致时髦的妆容......都是她深深渴望却不复出现的南柯一梦,而她对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更是造成了她的人生悲剧。

    搬到永镇后,爱玛遇到了莱昂,一个懂音乐,爱文学并爱慕自己的金发青年。她渴望爱情,渴望冲破乏味的生活,但现实环境与自我道德的约束,她只能压抑。当莱昂离开永镇后,求而不得的痛苦深深地折磨着爱玛,但有时越压抑就会越澎湃,当情场老手罗尔多夫出现并处心积虑地引诱她时,爱玛必然深陷其中。当爱玛与莱昂重逢后的再次出轨,更是在原有的爱意上,叠加了一层放纵的意味,“幽会的日子是她的节日,她期望它们很辉煌”。虽然对彼此的熟稔让她逐渐产生厌倦,但是,私情本身已经成了爱玛对抗平庸生活的毒品,让她欲罢不能。她仍然给莱昂写着情书,而对象却依稀成了另一个男人的身影,“这是一个由激情澎湃的回忆、无比美妙的阅读、贪得无厌的欲念生成的幻影”。福楼拜没有同情爱玛,而是以一种“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冷漠,一针见血的揭示出她渴望和追求的不过是一个幻影,虽然爱玛的激情和虚荣得到一时的满足,然而却始终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正如附录代序中写到的一样,“古往今来,人的道具在变,而人性和人的困境总是恒一的”。160多年过去了,我们身处的世界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又有多少人仍在“求而不得”的痛苦中最终发现,他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幻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她追求的不过是一个爱情的幻影-《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po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