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隐士隐仕与隐事(一)

隐士隐仕与隐事(一)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7-25 08:33 被阅读0次

——《论语》学习之17-06-1

【原文】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白话】长沮、桀溺两人结对耕田。孔子路过那里,让子路去询问渡口在哪里。

【思考之一】长沮、桀溺何许人?故事的背景是怎样的?

长沮、桀溺”是当时的两位隐士。金履祥曰:“名皆从水,子路问津一时何自识其姓名,谅以其物色名之,如荷蒉、晨门、荷蓧丈人之类。”钱穆先生说:“两隐者,姓名不传。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边,故取以名之。桀,健义,亦高大义。一人颀然而长,一人高大而健。”“耦而耕两人结对,一拉犁、一扶犁,一前一后而耕田。《后录》:“古者有牛耦,有人耦。耦耕者,人耦也。”钱穆先生曰:“两人并头而耕,谓藕耕。或说前后递耕谓耦耕。”就是用耦耕的方法耕田。耦,古代耕作,两个人各执一耜(一种农具),配合并耕,这种耕作方法叫耦。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论语正义》曰:“《史记·世家》叙此事于孔子去叶反蔡之时,则为哀公六年,孔子年六十四也。”张居正解释说:“孔子自楚反蔡,子路御车而行,适遇隐士二人,一个叫做长沮,一个叫做桀溺。两人并耕于野。孔子经过其地,将欲渡河,不知渡口所在,因使子路下车而问于长沮。”

【思考之二】孔子为了实现仁政王道的理想,坚定地选择了周游列国,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朱子《集注》说《微子篇》“此篇多记圣贤之出处。”圣贤应该既包括儒家的圣贤,如首章的“殷有三仁”,也包括隐居山林、遁世于外的隐士贤者,如上章的“接舆”。在春秋的乱世,天下无道,礼坏乐崩,君臣互弑,杀来杀去。面对这样的乱世,有像比干、箕子这样的儒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社会乱象,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也有一些人隐遁山林,不管世事,保持自身的高洁,如本章的长沮桀溺等。

这就有了“仕”与“隐”两种处事的态度。“仕”就是出仕做官,“以道事君”,带着理想进入仕途,希望能够改变这个社会的乱象。而“隐”者,则避开浊乱的人间,避开纷乱的世事,在不可为的时代,保持一个自身的高洁,通常显现的形式就是隐居山林。

“长沮、桀溺”自然也是隐者、隐士。他们其实是非常有智慧、有才德的,只因为面对纷乱的世事、动荡的时代,他们认为已经不可为。就像面对一滩污水,儒家的人会希望把它澄清或者想办法去掉,隐者则可能是避过绕过,免得弄脏自己的身体跟衣服。对于这些隐者,孔子非常了解,孔子对他们也非常敬重。所以,当孔子经过这个地方,看到长沮、桀溺在“耦而耕”时,一眼就看出,这两个人并非一般的农夫。于是,让子路“问津”。

这个“津”,很耐人寻味。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不像现在有卫星导航,30年前问路还是常事,所以问路、问渡口也是常事。但是这里的“津”,是不是两重含义呢?派子路去问津,表面上是问渡口在哪里,实际上是问人生的路该如何走,就是说这时候面临着人生道路的抉择

孔子周游列国14年,遇到了很多困难,除了陈蔡绝粮、畏于匡地、遭遇桓魋追杀等等,当然也免不了风吹日晒、师徒走散或者走失方向。孔子一方面很笃定自己推行仁政王道的理想,都会“君子固穷”,很坚定、很坚决,有时候也难免有一些疑惑、困顿,甚至发出“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难道在人间实现王道,就真的那么难吗?

这一章实际是用一个向隐者问路的比喻,来体现“隐者”跟孔子不同的出处进退的原则,表达出在黑暗的乱世当中,你要么就是做一个洁身自爱的隐者,可以安全无虞的终老一生;要么就做一个不忍众生苦难,希望解决众生苦难的人。但像孔子这样做,一定会很累,并且会遇到许多磨难,甚至经常生命受到威胁或牺牲生命,但是伟大的仁者胸怀,就是有这样伟大的情操,他虽然很累,但内心很踏实,也非常的快乐。

相关文章

  • 我还是向往那种小隐的生活

    自古就有隐士,其实每个人都是隐士。所以就有这种说法,“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真正避世而居的...

  • 浅谈隐士情

    学而优则仕,士则要肩负着社会使命,但参政难免遭遇排挤,仕而隐,隐而仕,屡仕屡隐,却次次都是「穷」。 「天下有...

  • 隐士未必“隐”

    谈到隐士,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不顾世事,风轻云淡,令人感觉有些仙风道骨;而说到猛士,总给人抛头颅撒热血,视死如归的印...

  • 隐士之隐

    俗话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虽然于市为大隐于野为小隐,但古代隐者多选后者,我想这并非只与精神境界有关。 所...

  • 田园居士岳岩坪“出仕"要进军自媒体啦!

    田园居士岳岩坪“出仕"要进军自媒体啦! 古时田园居士者,皆隐而不仕,独自隐居的人。旧时隐士:不走仕途之...

  • 三大分歧

    中秋吃元宵! @儒家:有为,仁爱。文仕! @墨家:有为,兼爱。侠仕! @道家:无为,不爱。隐仕哲学家!(做自己的事...

  • 苏轼的狂放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俗;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是不是很像年青时的豪言。

  • 日更第十二天,今写田园居士岳岩坪“出仕”进军自媒体,截止写稿之日

    田园居士岳岩坪“出仕"要进军自媒体啦! 古时田园居士者,皆隐而不仕,独自隐居的人。旧时隐士:不走仕途之路,不做官...

  • 家与国

    从古到今,读书人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抉择—隐与仕。隐,是发掘自身所蕴含的深厚哲理;仕,是担负社会所给予的万钧重担。...

  • 家与国(2017高考二卷作文)

    从古到今,读书人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抉择—隐与仕。隐,是发掘自身所蕴含的深厚哲理;仕,是担负社会所给予的万钧重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士隐仕与隐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qp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