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士则要肩负着社会使命,但参政难免遭遇排挤,仕而隐,隐而仕,屡仕屡隐,却次次都是「穷」。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穷即无道,那么古代文人形成了「非仕则隐」的生活模式,隐即无道之道。也许有人认为他们是逃避主义者,没有勇于面对现实的气量,隐沦于山林,聆听自然的屏息声斟酒饮茶,过着与尘世相违背的生活。隐即隐绝?不顾世事?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此乃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生活写真,挥去丧母之哀伤,畅饮,方醉,丝毫不见他的伤感。丧,不受礼节的约束,被众人视为不孝之子。孝,乃中华传统之美德,阮籍却将自己心里对世俗的愤恨,散发得淋漓尽致,何必为了逝去的亲人哭丧?何必拘泥于礼节的框架中?动乱的魏晋,变迁的尘世,已经淹没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以隐世为旨趣,寄情于山水竹林间。不禁感叹,「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渴求在现实中寻找到和自己一样放荡不羁的浪子,敢于抒写心中对世俗的厌弃,但却寻觅无果。
曾有人断言,他们是「逃避主义者」,因现实的动荡而隐匿,因仕途官路曲折而退缩,在现实中遇到了穷途末路,竹林成为他们的聚居地,在那里,笑看云卷云舒,举杯斟酌,畅快地道出处世的悲伤。但他们并没有漠视世事,谈玄纵酒之际,站在一边冷眼旁观,窥探邪恶的官场面貌,将深恶痛疾之情发诸笔端。虽然他们没有身处于繁杂的世俗,但是心系世俗,咏怀山水不忘痛斥时代的黑暗。
因「吾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甚至好几次有人请他做官,他一概拒绝。尽管家境贫寒,却只想倚靠在窗边,聆听田园间自然的声响。自己的花园里茂密的树木,松菊,一年四季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置身于良辰美景间,披星戴月,放弃官位归隐田园是「逃避人生」?归园,同样可以抒写充满情趣的人生,生于尘世,隐于尘世,陶潜并不是在逃避人生,只不过厌倦了官场的喧嚣,宁可衣衫褴褛,也不愿跟随官场的趋炎附势之风。他的人生并不因此而失色,田园间寻觅灵感,抚孤松吟诵着,临清流而赋诗,美景给予了他更丰富的创作源泉。一个想要逃避人生的文人,我们可以目睹到他渐渐淡出诗坛,与世隔绝。但陶潜在另一个空间里,让自己的人生达到了和谐的状态,避开了尘世的徒然匆忙,找寻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轨道,我们在和谐的人生状态中看到了积极的人生观念,一位爱好人生的文人的生命历程。
隐逸者们,并不是人生、世事的逃逸者,官场的失意化为对现实的反叛,价值观在追求宁静的同时积淀、陶冶,融入诗情画意,忘怀世俗,自得其乐。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似乎让我们窒息,繁华的大都市,浮躁的人心,急功近利的人生态度,伴随着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们。不妨在遇到障碍时,在山水间漫步,望着远处的高山、云雾,瞬间自己浮躁的内心得以平静,也会发觉山水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哲理,用心去体会,去欣赏,能品味出更多的智慧。在大都市里遇到了穷途末路,做都市中的「隐士」,暂别繁琐的工作学习,在山水间释放内心的痛楚。
vw�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