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工作中接触到了精益生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管理方式是目视化管理。
最近,我将这个方式拓展用到了孩子身上,我发现也很有效。
01 时间目视化
暑假里,有一天,孩子连续看动画片一个半小时,期间我喊过他歇歇眼睛,但他总是说看完这集就关。
但是看完一集又一集,一直到一个半小时以后,我挡在他视线前面,他才不好意思说道:“我只是觉得动画片太好看了,完全忘了时间。”
更频繁发生的一件事是,到了晚上21点,喊他睡觉了,他总是意犹未尽觉得没有玩够。
我发现他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更多的时候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忽略了时间。
仔细想想,这也不能全怪孩子不自觉,而是因为,大人的世界跟孩子的世界,不在一个层面上。
大人眼中有一项接一项的任务,到了什么时间点知道要做什么事,而孩子眼中只有他自己的小欢喜。
于是,暑假里,我做了一件小事。
购置了两个大挂钟,加上原来已有的,家里每个空间都有了钟表。
无论孩子是在房间还是客厅,他一抬头就能看到时间。
有了时钟,我再次提醒他注意时间的时候,就相对容易很多。
事情开始前,我会提醒他抬头看看时间,约定好多长时间结束,事情快结束时,再提醒他抬头看看时间。
因为他用自己的眼睛清晰地感知到了时间,所以自觉性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很多。
除了钟表,当他开始学习的时候,为了让他提高效率,告别拖拉磨蹭的坏习惯,还会高频使用计时器。
他的每一项学习任务完成后,都会注明用时多久。
通过记录时间,我发现,如果让孩子专注下来,他是有很大潜力的。
比如,下一盘棋、练一页字、做一页数学题、预习复习一篇课文,每一项学习任务,基本十分钟就够了。
02 阅读目视化
阅读,也是一个很难坚持的好习惯。
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对于孩子而言,每天半个小时,还是很需要毅力的。
这个毅力其实不是来自于孩子,而是来自于大人的陪伴。
如果刚开始他不喜欢阅读,大人能抽出时间陪在他身边,绘声绘色读给他听,他一定可以坚持听完半个小时。
坚持二十一天后,你会发现孩子不再抵触阅读,并能轻松配合完成这半个小时的阅读时光。
如果一个二十一天不够,那就接着再坚持下一个二十一天,两到三个月以后,阅读习惯就会扎根于孩子的脑海中。
但是,别忽略了,孩子的惰性,无处不在,他随时都会冒出偷懒的想法。
小学低段的孩子,对时间没有清晰的概念,有时候麦子读完一个故事,他觉得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实际上才仅仅过去了十五分钟。
所以,此处,又要安利计时器这个很好用的工具,阅读时长,由计时器来提醒他。
除了每天坚持阅读外,每天记录也很重要。
每天阅读完,让孩子用书签标记好页数,然后在阅读表上做好记录。
记录书名、阅读页数、阅读时长,每个月结束时,跟孩子一起复盘这一个月的阅读收获时,孩子内心的欢喜和自豪是闪闪发光的。
03 任务目视化
以前我会口头跟他说该完成哪一项学习任务了。
但我发现,遇到他一门心思就想玩的时候,口头传达是很低效的。
最近,我想了一个办法,用卡片写下来,放在桌角,孩子自己照着清单,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顿时,效率提高了不少,孩子不需要问我,小卡片就代替我告知他了。
而且,他整体看完后,也很清楚晚上都需要做些什么,时间把控上也很有数了。
这其实借用了我们工作中用到的工作计划,当事情很多的时候,先列一份工作计划,排好紧急优先顺序,所有事情都可以有条不紊地完成。
与口头指令相比,孩子更喜欢自己眼睛看到的,通过视觉向孩子传达所需要的信息,使其“一目了然”,不需要解释就能让他理解并行动起来,这于孩子于大人都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分享心得,分享爱,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