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过于追求完美和细节,最终只会让自己变得孤立。那些频繁穿梭于各种社交圈子的人,往往会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朋友,反而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
对于成年人而言,友谊的本质其实是“阶段性的伴侣”。我们需要学会接受这些不完美,这样你就会发现,其实有几种类型的人可以成为你的朋友。而且,你也不必期待这些人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人生就是一场不断聚散的过程,重要的是你遇到了谁,而不是谁能一直陪你到最后。
01 即便是关系较浅的人,也可以视为朋友。
在社交网络中,不要指望每个人都与你亲密无间。不要误以为那些一年到头只接触一两次的人能成为你的“铁哥们儿”。现实可能很残酷,很多人虽然与你交往多年,但联系却寥寥无几。
童年时期的玩伴到了十几岁可能就各奔东西了,留下的只是美好的回忆;亲戚也是如此,各自忙碌,只在家族大事时聚在一起,平常别指望他们总是围绕你转。
血缘关系固然存在,但也不应过分依赖,很多时候它的作用有限。然而,人生的际遇千奇百怪,即使是“一面之缘”,也不应轻视。
那些偶尔给你建议、帮助你,甚至是通过一个眼神给予你鼓励的人,往往比那些天天围绕在你身边的人更可靠。他们教会你知识,带给你正能量,这些人就是那些虽远在天边却心怀广阔的朋友。尤其是那些不常联系,但在关键时刻还能借钱给你的人,这样的人值得深交。如今,愿意借钱给你的人比情人还难找,不好好维护这样的友情,实在是自己的损失。
02 敌人的敌人可以是朋友,合纵连横是智慧之道。
老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哲学上有个定理叫“否定之否定”,意思是两次否定等于肯定。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人际关系:如果你俩有共同的敌人,那么你们自然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可以成为队友。当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时代,不必动辄结下深仇大恨。在职场或商场中摸爬滚打,更需要的是智斗而非武力对抗。
例如,竞争对手不重视的人才,可能正是你可以吸引的对象。这不仅可以增强你自己的事业实力,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对手的策略,实现双赢。只要你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竞争,就无需担心。值得信赖的朋友会成为你坚实的后盾,共同制衡对手,这才是积极向上和合作共赢的正确方式。
03 追求利益的人也可以是朋友。
人的一生,归根结底是为了那点微薄的收入。不要自欺欺人,即便是那些酒肉朋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算盘:何时可以利用你,何时可以从你这里获得好处。不要将“朋友”这个概念理想化,这不现实。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利益的交换。不要总想着无条件地付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丝私心,当你帮助了别人,至少应该得到一句“谢谢”,这是最基本的礼节。在日常社交活动中记住这一点:道不同不相为谋。这里的“道”,指的是追求利益的方式。
比如两个人一起去钓鱼,那“钓鱼”便是获取利益的手段。你们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朋友。有人曾说:“我们在享受别人创造的好处时,也应该慷慨地让自己的发明惠及他人。”用利益换利益,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与人为伍追求共同的利益,可以帮助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只要你不贪婪、不非法谋利、不在背后捅刀,就没有什么可耻的。
人到中年,不应再奢求“纯粹的友谊”。在这个阶段,大家都在追求各自的利益,期望一段毫无杂质的关系,几乎是在自欺欺人。掺杂一些利益因素,彼此心照不宣,这就是世道常情,没有必要过分纠结。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别忘了,他们或许有时也会算计你,甚至伤害你。
对这种事情要有所认识,没有人是完美的圣人,但他们确实帮助过你,这份情分还是应该承认的。交朋友时,不必看得太过透彻,有时候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适当糊涂一些。再好的关系也终将有离别的一天,朋友,不过是人生路上的过客,能够共同走完一段旅程就已经足够了,别总想着长久相伴。
正如有人所说:“交朋友,要看功过。在相识的日子里,如果功大于过,这个朋友就可以继续保持关系。”话虽直白但道理深刻,成年人的友谊本质上是一种权衡得失的交易,功过相抵,能继续同行就同行,不能的话就各自分道扬镳,这很正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