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
这个词来源于英文“Slash”,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中提出的概念,意思是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他们可能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而在工作之余会利用才艺优势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并获得额外的收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词语变得很流行,我在一度迷茫于不知该如何给自己的身份下定义的时候,遇到了这个词语。从此把自己定于为“一个带着尤克里里周游列国的斜杠青年”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斜杠青年”的正确打开方式呢?我们今天来好好讨论一下这个观点,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观点,欢迎不同意见的交流。
1
怎么定义斜杠青年?
我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你一年四季在外边玩,怎么赚钱?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很为难,因为解释起来很麻烦。
比如说大四那年,我在uber实习;是名UI设计师,周末我在琴行教课,是ukulele老师,旅行的时候我拍视频写文章,是个旅游博主,以上的工作都可以给我带来一部分收入。所以我的职业就成了:设计师/老师/旅游博主。
我还有一个朋友,在一个互联网平台做BD,她在有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的同时,还在业余时间帮香港大学做公众号推文翻译,因为从事了很久的金融行业身边询问她理财方面的人很多,她也自己做了一个公众号来写一些热点事件的看法,同时还在曼谷买了一个小公寓作为投资,与其把房子空着,不如做airbn;那么她的身份是不是就是:互联网运营/翻译/自媒体/民宿房东呢?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剩下的这些工作只是她的业余爱好,而且能够同时给她带来额外收入,何乐而不为?通过做自媒体做民宿也接触到很多工作之外的朋友和有趣的见闻,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吗?而这些都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另外一个朋友,肤白貌美大长腿,是个主持人,本事就长得好看,顺便当个平面模特,特别喜欢珠宝首饰做做珠宝代购。于是她的标签就是:主持人/模特/代购
再比如说我喜欢的黄渤:演员/导演/歌手/摄影师;韩寒:作家/导演/赛车手;
其实斜杠青年,现在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包容很灵活变通很多远的时代,在这个随时都可以才艺变现的社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已经不在变得艰难和遥远,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只要你敢尝试,生活就敢回答。
02
斜杠青年,是原因还是结果?
老实说,在两年之前我刚毕业开始间隔年旅行的时候,我非常执着于做一个“很酷”的女孩,因此去尝试很多自己并不是很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喝酒去夜店学冲浪。只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很酷一些。
这种心理同样适用于当下很多年轻人,去星巴克主要为了拍照,读书主要为了发圈,嘻哈,电音,滑板,流行什么我喜欢什么。
当斜杠青年开始流行起来的时候,一部分人跃跃欲试的想成为一个听起来有趣的斜杠青年,于是乎开始为了成为斜杠青年而身兼多职,我有点迷惑,这样的话,斜杠青年,不就成了“不专一”的代名词了吗?
好奇心和热情都是特别好的品质,它促使我们去了解新的事物,提升我们的竞争力给我们在这个时代带来很多机会,但我想作为一个斜杠青年,从来都不是特意而为之的事情,而是出于完成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后,生活给你的额外奖励;
比如说黄渤本来就已经是个很敬业优秀的演员了,我的朋友本来就可以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很好以后,衍生出来的多重身份,其实是出于对于一件事情的热爱而顺其自然的结果
03
伪斜杠青年有话要说
说起来有些惭愧,16年很迷茫,为了赚旅费什么都做,代购,自媒体,旅游,设计,教学,在发现“斜杠青年”这个概念的时候,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暗自庆幸的跟别人解释说我是“斜杠青年”。
因为害怕,别人的眼光,害怕别人觉得我无所事事不学无术,所以举起斜杠青年的大旗躲在背后假装明白。到17年的时候,慢慢开始对于这个概念有了头绪,做的多不代表什么,做的好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开始慢慢的拨开层层芦苇,非常不舍得丢下手上攥着的一堆稻草,在诸多选择中慎重的抓住一两根走下去,明天仍然是个泥潭,前方一片迷雾,但只有勇敢拨开才能见光明。
不管你给自己贴上什么的标签,怎么样定义你的生活,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才最重要,毕竟生活是自己的,何必把自己当成演员呢?
“斜杠青年‘是个好词,它很好的证实了生活不止一个出口,生活有无数种可能。
希望我们都能活的有趣又精彩,在有限的自由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只要你敢试】
【生活就敢回答】
-Good night-
Dear all
-欢迎赏饭 / 评论 / 转发-
-文字 / 丸子本名叫大钊 -
-图片 / 网络-
-永远保持好奇,分享喜欢的一切-
( 苹果IOS用户专用打赏二维码 )
爱情都没有,面包总要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