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工作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在“读书会创新模式七天训练营”,又学到读书会新的玩法,同时有了新的感悟。
一,学会了读书会的三种玩法:
一周共读一本书的基础模式;一周共读7本书的升级模式;精读深耕吃透玩翻一本书的高阶模式——学习输出共读社群。
我一直在带领我的国学同修们所运用的应该是属于基础模式。当然,由于书籍内容需要深入学习吸收,我们共读一本书所用的时间一般不止一周。
以后可以尝试运用升级模式和高阶模式。用新玩法刺激同修们迸发更高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帮助大家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多的学习收获。
二,有效的学习应该是闭环的:
三种读书会模式有一个通用心法:输出倒逼输入。
有效的学习应该是闭环的:输入(了解书的内容)→吸收加工(掌握书的精髓)→输出(分享践行运用)。整个闭环就是对一本书或多本书进行拆解→重组→创新的过程。
我在我的国学共修团队中一直是讲师和引领者,我自己很充分地体验了这个闭环过程,也深感受益。
为了能把书中内容讲明白讲透彻而且能保证听者真正听懂,我要花很多时间下很大功夫查阅大量资料,深入思考,真正弄懂弄通,然后还要考虑用什么样的语言既生动有文采又通俗易懂地讲出来,这样一来,我的学习效果的确比独自读书好得多。
我也曾组织部分同修进行分享,当时感觉他们分享的积极性都很高,后续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
不过,能分享的只是少数,以后,我要有意识帮助我的共修团队成员们都来尝试这个读书闭环,给他们创造分享的机会,让他们的学习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三,要有明确的目标:
各种读书会模式没有好坏之分,选择适合自己读书会的就能有效果。可以从基础模式做起,熟练之后逐渐升级,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选择高阶模式。
不论是哪种读书会模式,都要用价值思维和用户思维开展活动,要考虑能给你的读书会成员创造什么价值,要有明确的目标,要站在成员的角度去设计共读内容和流程,给成员良好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体验感好了,从而保证坚持共读。
四,书中找点找线找面,化出无限可能:
袁老师在讲课中给出的“书中找点”“书中找线”“书中找面”几个方法很实用。
书中找点:从一本书中可以找到多个点,每个点都可以做几分钟的分享;书中寻线:关联同一主题的多本书,适合化书成课;书中找面:适合做化书成X的各种输出,如,化书成课,化书成戏,化书成画……化书成无限可能。
最后,切记一点:千万不能把读书会做成讲座。
读书会是社交化学习的平台和途径,既然是组织读书会,就应真正实现共读的意义,让读书会成员在共读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体验获得知识,学会多维思考,乐于主动分享,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思想碰撞,相互激发,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