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学习

作者: Athenaearl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10:23 被阅读42次

笔者是一所北京知名高校的一名大二学生,在高中繁忙的日子中有很盼望大学的生活,渴望那种无拘无束的可以自由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结果真正进入大学时候发现并非如此

真正在大学中

首先,笔者所在大学的课业是十分繁忙的;其次,笔者不能很好的分配时间;最重要的是,笔者的学习也十分的不高效。不要误会,实际上,笔者是一名在学校专业排名前20%的学生,有自己课外学习计划。但是一年过去了,回顾过去,我才不得不承认,其实除了专业课,我自己的课外学习几乎等同于没有学习。也是这个原因,笔者决定写下这篇文章,以勉励自己。

学习误区

在高中时候笔者也算是学校里的成绩顶尖的学生,像所有的非天才类的“好学生”一样,我通过不停的刷题,甚至反复刷同样的题,来提高对某一类题的熟练度,从而让自己在考试中不容易出现马虎失分的情况。。。。(按照我高中老师的话来讲就是平时练习多了,“上场时候”才不会“动作变形”)


我高中的这种学习方式对付高考的确是较为合适的,但是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大学生活我才意识到这种学习方式的问题
  1. 学习心态
    应试教育所推崇的题海战术总让我对于知识的学习有一种误解。
    首先,我会过度重视知识的深度:我总会认为如果我要学习一门知识,那么就应该成为这一门知识的专家,但是现实是大部分的我们需要应用于实际场合的知识我们可能只需要知道20%就可以了(著名的2080原则),我在大学期间用了1%的精力去学习那20%的知识,却用剩下的99%来死死扒着那不常用的80%不放,本末倒置,低效而费力
    其次,我会过度追求学习的仪式感:可能由于原来的学习方式大多数是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摆上厚厚一摞学习资料,一学学一天。我从来不会意识到,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可能在我吃饭的时候简单查一查维基,甚至是别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可以让我清楚的理解,结果是,我用了大块时间去学习一堆犹如散沙的的小知识,不仅是对于时间的浪费,而且很难很好的去理解记忆
  2. 关于自学
    我一直以来对于自学有一种误解:我觉得课下的学习都叫自学。所以高中阶段的良好的成绩总让我有一种错觉,叫做我平时的刷题是自学我的自学能力是很好的。这种错觉一直维持到了上个学期的期初,我交了一个男朋友,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真正的自学,是那些通过自己和别人的沟通,或者别的方式来自己确定自己的学习路线,并且不停坚持的过程。
  3. 关于原理
    高中的学习让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了解一个知识并不用知道它的底层原理,会用就行了。因为高中时候,一个知识,考试并不会考原理,而是会考应用。但笔者在大学自学中的不断碰壁中,发觉,原理才是一个知识的根本,尤其在计算机学科。比如机器学习框架tensorflow的出现,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疯狂涌入人工智能领域,但是会的其实只是使用已有的框架,真正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甚至完全没有办法解决,而这个时候再回头补习机器学习的知识,发现完全无从下手,不知从哪里学起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我突然开始反思,“学会了”究竟是学到了什么程度。要知道,笔者认为就连一个小学生拿着tensorflow框架玩上几天也能搞出点名堂来,我们大学生相比于他们有什么长进呢??在于原理。继续拿之前tensorflow的例子来说,不理解底层原理来使用机器学习框架会有一种感觉,得出比较好的结果仿佛是在撞大运:运气好了,结果出来了,运气不好了,出了问题,不好意思解决不了。因此可见原理的重要性。

假学习

不知道大家是否会有这种感觉,明明一直在学习,但是几天下来,反思一下,仿佛也没学什么,这种情况,我自己一般会称为假学习。

我总结了一下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1. 分心的事物:想一想,有没有这样的过程,我们本来在认真学习,突然微信好友传来一条消息,我们立即拿起手机回复,然后就聊起来了,一不小心,聊了1个多小时。或者,本来只是想用手机查一个单词,突然哪一个app推送了一条消息,“诶??挺有意思,没事,我就看一下”,然后1个小时又过去了。等等等等。。。甚至于作者本人,一直沉迷小说无法自拔,但这种东西很难戒断,每到心情不顺的时候,总希望有一个发泄口,因而浪费大量时光。
  2. 没有明确的方向:笔者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自学Java的时候发现同学都不学这个,都在学Python、Js。研究算法时候发现学生都在学习人工智能。研究操作系统的时候发现同学都在搞人工智能的应用。那时的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期,本来我有很明确的学习路线,但是,这条路走的过于孤独,甚至无法发现下一个与我同行的人。我开始向着普遍同学走的路线靠近,可是真正开始学的过程中才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这些东西,浮于表面,这个方向上真正的理解几乎没有。我又想回到原来的路线。。。。这样的反复,让我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是这样的:学了一会儿的Java,掏出了机器学习的书,还没看进去多少,又开始看Java。一天下来,Java没学进去多少,机器学习也没理解多少。。。。如今,我已经下定决心向着一个方向开始学习,确定好了路线,这种问题多少有了改进。

关于动力

笔者曾多次思考如果我现在的学习状态是我初中的那种状态的话,我现在怕已经是一个大神级的人物了。
笔者在初中以前是一个绝对的差生,学习成绩差,也不学习。真正到了初中开始想要好好学习了,其他科目倒还好说,主要问题在于英语。那时候笔者的英语水平大概是26个字母将将能背全,会一点大概是apple,banana这种级别的词汇,而其他同学的英语水平大多是可以进行完整的初中英语阅读。初一时候英语满分120,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达到100+,我那时候大概是70+。我那个时候,恨不得将老师的话背下来,用大量红笔批注每一张卷子,订成小册,那些小册在后来几乎都是被我翻烂了。其他科目也是同样的,我对学习投入的百分百的精力。而成绩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三年的时间,我的成绩从学校的400多名到200多名到100多名到前50前20,最后在初三的时候稳定在了学校的前10名。在班级里的20多名到挤进前10前3到,稳定在班级第一名。可惜,不得不承认,初中过后,我就再也找不到当时的那种学习状态了。我至今仍然会怀念那段,因为用一种很好的想法完美的解决了一道题而兴奋的睡不着觉的时光;仍然会怀念那个,连睡觉做梦梦见的都是自己在学习的那个我;仍然会怀念那种,失眠时候爬起来刷题的勤奋
我也在反思,当年的动力为什么没有了,我不认为是因为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事实上,我非常喜欢,我经常性的会从计算机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我只是做不到像初三那种废寝忘食的学习。
直到今天,我突然明白了,我昨天在写这篇文章时候目的在于,写了这篇文章,对自己的2018说声再见,审视自己这一年的学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2019。写到了下半夜1点时候,我的电脑没电关机了,由于宿舍已经断电,只能等到第二天继续,当我躺下的时候,我发现我初中的状态回来了,我满心满脑都是想说的话,急迫的等待着明天早上的到来,早上起床时候甚至没有一点的赖床,抱起电脑充上电就开始码字。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动力从来都没有失去过,只是我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每天的我都是满怀着期望睡去,满怀着动力醒来的

关于享乐和学习

这个是我想要解释的很多人会有的对于学习的误解。
笔者曾看过许多的文章,很多人会认为学习和享乐的关系更像是打一棒子给一甜枣的关系,学习学累了用一些娱乐的事情来缓解。实际上,从我自己来说,学习和享乐本身可以合二为一的,我可以让我的学习环境非常的舒适,甚至学习过程中有各种零食,有喜爱的音乐。。。学习过程中会有满足感、成就感。甚至如果学习够好,还可以从同龄人的崇拜中获得自信。所以,坚持下去,学习会让我们变得更优秀,也会让我们很快乐。

相关文章

  • 《如何高效学习》:高效率学习的5个秘籍

    整体性学习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今天学习高效率学习的具体方法。 一,高效率学习的5个秘籍 秘籍1:能量管理 1,增加能...

  • 2016-10-06

    如何保持高效率学习状态 高效率学习状态标准是: 头脑清晰明了,知识快速掌握,触类旁通不同、相同体系的知识。例如学习...

  • 如何才能高效学习?

    如何才能高效学习? 首先我们该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进入高效率学习状态? 进入高效率学习状态的人,存在以下明显感觉或特征...

  • 如何保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学子们看过来

    如何才能保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有没有什么诀窍呢? 首先,我们应当明白,衡量孩子是否进入高效率学习状态的明显感觉或特...

  • D513:高效率学习

    高效率学习:爱好学习的人都有一个刚需,怎么能高效率得学习,毕竟时间碎片化,被打扰的因素也忒多。因为这个刚需,自己也...

  • 第四篇:拆书片段

    [主题]:高效率秘籍:不延迟。 [片段来源]:《如何高效学习》p149-151. 【原文拆页】 高效率秘籍:不延迟...

  • 让孩子爱上学习

    知识改变命运,让孩子做成为学习知识高手,高效率主动学习。

  • 每个学生都该知道:“苦”学不如“会”学!

    一、怎样衡量自己是否进入高效率学习状态 进入高效率学习状态的人,存在以下明显感觉或特征: 1记忆上有一种超清晰的感...

  • 每个学生都该知道:“苦”学不如“会”学!【青程-家庭教育】

    一、怎样衡量自己是否进入高效率学习状态 进入高效率学习状态的人,存在以下明显感觉或特征: 1记忆上有一种超清晰的感...

  • 提高效率

    终身学习,终身创业88年的李小白 这是我每天写一篇文章的第60篇 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率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yk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