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落花生》教学手记

《落花生》教学手记

作者: _7SeVen_ | 来源:发表于2021-09-04 00:06 被阅读0次

    一、复习《白鹭》

    1、听写词语(错较多:韵)

    2、抽号数接龙背诵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理解“落花生”的含义

    (1)孩子们通过预习和平时的阅读积累知道花生是根茎植物,果实是长在地里的,和平常的植物不太一样。但对于为什么名为“落花生”不太明白。

    (2)借助简笔画示意图画出花生生长的趋势。

    因落花枝折入土而生果,所以称作“落花生”,是花生的学名。(有这样子的生长特点,也就为下文引出花生的品质埋下一个伏笔)

    (3)花生那么可贵,自古以来为何没有诗人写它?

    补充知识,引发兴趣:花生是16世纪末南美洲传入我国,19世纪清朝才普遍出现在百姓家。花生的营养价值很高,又被称为“长生果”。而许地山是我国最早以花生写散文和书的作家,他的笔名就是“落华生”。

    2、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1)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除了收花生这个部分有异议,其他部分孩子们都很快概括出来,不是难点。而“收花生”则体现在“过收获节”,表明观点要有理有据。

    (2)重点讨论如何“议花生”,围绕花生都“议”了什么?

    孩子们都知道前三者是简写,最后一个是详写,这种写法叫做“详略得当”。

    接下来,我抛出几个问题,简单过一下前三部分的内容:

    A、为什么要种花生?

    B、收获节为什么要请父亲来?

    这两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却隐藏着某种信息。

    1、为什么要种花生,因为后园有块地空着,孩子们爱吃,于是母亲让孩子们种。

    2、孩子们通过查资料知道父亲在外做官,老师口头补充资料,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人士,为了民族的兴亡常年在外奔波,很少回家。所以下文说,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3、父亲为什么来?仅仅是为了简简单单地和孩子们一起吃花生吗?引出“议花生”的部分。

    (3)请两组同学上台分角色朗读

    一组同学读完,其他同学评价。

    A、感情不到位

    B、没有对话的感觉

    C、当事人自己自评:当时的父亲应该是比较严肃的,可是大家都在笑。

    结合以上几点意见,我再请了一组同学。这组同学表现很好,读出了父亲的深沉,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也借助旁白即兴发挥了下。时间有限,顾着递话筒没来得及录下来,只能以后有机会再给他们展示了。

    (4)相机板书花生的好处,得出道理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看起来,这句话已经是点明主题了。教参上好像也是到这里为止了,借助花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5)借物抒情or借物喻人?

    但是,单元要素倾向的是“借物抒情”。究竟“情>理”,还是“理>情”。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是要抒发某种情感的,那要抒什么情?

    引导孩子们关注文中的“父亲”和“母亲”。说说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并提供依据。

    父亲刚刚通过资料补充,孩子们已经知道父亲就是一个“对别有有好处的人。”

    现在围绕“母亲”展开讨论。

    生1:母亲是个勤劳持家的人。地空着没有让它空着,而是想办法带孩子们开辟出来种孩子们爱吃的花生,也是个关爱孩子的人。

    生2:母亲是个伟大的人。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她必须一个人撑起全部。

    生3:母亲和孩子们说:“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圣豪是一个语言敏感度较高的孩子,这节课和我很多观点产生了共鸣以及给了我新的启发:“请”字说明孩子们很有教养,家教很好;“好不好”说明这个母亲很民主,在征求孩子们的意见。

    生4:母亲很会做饭,用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手艺很好。

    综上所述:许地山的母亲是个伟大的母亲,她懂得教育孩子,懂得经营家庭。也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和家教方式中,许地山也渐渐成为了一个忠贞不二的爱国人士。所以,那晚留在许地山心中的,不仅仅只是父亲的那番话,更重要的是那种和谐的温馨的家庭的氛围,是作者所怀念的,父亲的品行,也是作者所向往的。

    所以,孩子们就顺势得出,作者想表达对父亲的尊重和怀念之情。这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却是本课的独特解读,是自然而然的新生成。

    《落花生》板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落花生》教学手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yl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