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大宋王朝不可言说的一道伤疤,从宋朝建立以来,历代皇帝的心里都一直有一个执念:收复燕云十六州。可叹的是,直到宋朝灭亡,燕云十六州也没有成功收复。那么燕云十六州到底是怎样神奇的地方?让宋朝历代皇帝一直念念不忘。
(一、)燕云十六州的特殊地理位置
燕云十六州具体是指哪些地方呢?其实燕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史地理志》中,是指雁北地区9州:朔州、寰州、应州、云州、蔚州、新州、武州、妫州、儒州和华北平原7州:瀛洲、莫州、涿州、幽州、顺州、蓟州、澶州;搁现在就是指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一带地区。
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处在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的交汇之处,地势险要,它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抵御着外来入侵的游牧民族,保护着中原内地,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重要防线,对历代中原王朝来说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说白了,燕云十六州就是中原王朝的门户。
同样,燕云十六州对于那些游牧民族也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他们牢牢掌控住燕云十六州的主权,进一步可以挥师南下,夺取中原的更多的资源,退一步可以守住燕云十六州,作为南下的跳板,所以燕云十六州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失去燕云十六州的由来。公元907年,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唐王朝走向灭亡,于是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之前李克用因平定黄巢之乱有功,被封为晋王,从此割据一方。公元908年,李克用去世,他的儿子李存勖继位,势力渐渐强大,雄踞一方,于是在公元923年拥兵自立,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他在位没多久,就爆发了“兴教门之变”,李嗣源夺得皇位,成为后唐的第二位君主。
李嗣源继位后,十分重用石敬瑭,并且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石敬瑭。公元933年,李嗣源病重去世,宋王李从厚继位,然而却遭遇李从珂起兵造反,李从厚遇刺身亡,李从珂自立为帝,石敬瑭时任河东节度使,势力也不容小觑,李从珂与石敬瑭互不信任,局势十分紧张,于是石敬瑭决定先发制人,起兵反叛。然而却被困于太原,于是石敬瑭为求自保便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助,并向耶律德光许下承诺: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且每年向契丹提供大量财物,还以儿国自称。
如此优厚的条件打动了契丹皇帝,他答应出兵帮助石敬瑭,公元936年,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瑭攻入洛阳,李从珂自知不敌,自焚身亡,于是石敬瑭在契丹的扶持下建立晋朝,史称后晋;按照约定,石敬瑭从此把燕云十六州交给了契丹,使得契丹的版图进一步扩大。而中原王朝失去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变成了进不可攻,退无法守的局面。失去了这道天然屏障,就等于说是把中原腹地直接暴露在了这些入侵者面前。
正是由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这一决定,使得中原王朝几百年来都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成为了困扰中原王朝几百年来的难题。后来,有很多的皇帝为夺回燕云十六州付出过巨大的努力。
公元959年,后周就渐渐强大起来,后周皇帝柴荣亲自带兵北征,意欲夺回燕云十六州,企图缓解契丹王朝带给中原的压力。周世宗柴荣带领着军队一路北上,势如破竹。辽国军队见中原军队如此强势,就在幽州派重兵把守,并不迎战。然而在这时,周世宗柴荣却重病身亡,为此留下了遗憾。
(二、)燕云十六州对大宋王朝意味着什么?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诸将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宋太祖。宋朝建立以后,宋太祖赵匡胤意识到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这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此时燕云十六州的主权在辽国手里,不知道哪一天,辽国军队就挥师南下,直入中原,而中原王朝却无力抵挡,这就像是一把刀加载了脖子上,你却不知道他哪一天砍下来,随时都得提心吊胆。所以收回燕云十六州就成了宋朝历代皇帝心中的执念。
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就如同失去重要的军事屏障。北方游牧民族可以随时挥师南下。没有了燕云十六州这险要的地势阻挡,那些游牧民族将直入中原腹地,势不可挡。这一路走过来,皆是平原地区,没有地形优势,兵力也敌不过,又怎么能抵挡得住那些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骑兵呢?就连宋朝国都汴梁(今开封)都面临着入侵的威胁随时可能直面入侵的骑兵。
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使得宋朝没有办法御敌于长城之外,这也为后来爆发了“靖康之乱”埋下了隐患。
在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深知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所以收回燕云十六州已经成了赵匡胤的一块心病,然而他知道两方兵力相差过大,于是他只能选择畜养军队,为以后北伐做好准备。在他去世后,宋太宗赵匡义继位,他也想着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且曾经两次北伐,但是都收效甚微,一来是因为他指挥不当,损失了不少兵力。二来是因为没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做阻挡,敌不过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骑兵。
在此后多年,宋朝与大辽为争夺燕云十六州进行了多年的战争,直到后来澶渊之盟签订,宋辽两国终于有了短暂的和平,辽国归还宋朝莫州、瀛洲两个州,辽国依然坐拥十四个州。大宋王朝自建立以来都致力于收复燕云十六州,却一直未能如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