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营宋元04~燕云十六州

作者: 雨外斜阳 | 来源:发表于2023-01-09 07:20 被阅读0次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

    燕云十六州,图片来自百度

    燕云十六州,仿佛北方各个民族政权插入中原的一把利剑,从周世宗柴荣到北宋一干官家,都为此头疼不已。

    话得从头说起。

    唐朝末年,河北三镇之一的幽州地区,战乱频仍,社会处于长期的动荡之中,更换节度使就像换衣服,且其内部争夺也你死我活。

    “自唐广德元年(763年)李怀仙为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开始, 至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李存勖攻占幽州为止,在一百五十年内先后更换了二十八个统治者。”

    幽州数次易主,唐王朝直到灭亡也无力阻止这一乱象。

    五代初期,在北方迅速崛起的契丹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幽州乱象为契丹进一步渗透到中原地区提供契机。一方面,各路军阀的混战,使中原地区无法集中力量有效地抵抗游牧势力的入侵,契丹趁此时机,屡次南下中原,抢劫之余强占地盘。

    但是中原那些节度使或者军阀不是吃素的,契丹多次南下均告失败。尽管如此,但却更加激发他们窥视中原的意志。

    耶律阿宝机曾经直言不讳地向后唐索要幽州之地,后唐皇帝不傻,幽州的军事战略地位重要,即便是乱象频生,也不能随便送人。以此可见契丹人昭然若揭的野心。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这给了契丹觊觎中原最佳时机。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辽太宗为父,石敬瑭为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从此后,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以燕云十六州作为利刃,屡犯中原,而中原皇帝总是梦想收复燕云,这个目标在明朝才实现。

    燕云十六州面对中原,不但成为辽朝重要的战略部署区域和军事缓冲地带,而且成为其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燕云十六州归入契丹,为他们带来了广阔的农耕土地以及大量的农耕人口和先进的农耕技术,促使契丹人逐渐由单一的游牧经济模式向农牧相结合的经济模式转变,经济上的巨大发展,使原本强大的契丹骑兵如虎添翼。

    不仅如此,燕云地区还为契丹人带来文化的繁荣。燕云十六州成为各民族杂居区域,在政府的分治政策下,民族关系十分融洽,通婚现象也十分常见。由于民族成分复杂,产生多元、包容的文化,在汉人文化的带动下,该区域成为辽朝最具多元化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宋朝开国之后,面对契丹铁骑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的威胁,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广植树木,试图以森林阻止契丹骑兵。太祖赵匡胤时刻不忘收复燕云,曾在内府库专置金库,以期用金钱赎回失地。979年,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乘驴车逃走。之后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一直未能占领此地。1004年真宗赵恒抵澶渊北城,后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宋朝君臣太想当然了,这无异于引狼驱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把辽赶到燕山以西之后,于1123年二月把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但阿骨打死后,金以张觉事变为由伐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又占领燕京地区。第二年金国大举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占据了中原地区,北宋灭亡。

    此后,燕云十六州在非汉族的统治者统治了455年(913-1368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得以重新并入汉人势力范围,结束了数百年北方游牧政权的统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陪伴营宋元04~燕云十六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xj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