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简书以来,我常常为写什么而发愁,而会写作的人则感觉到处都是素材。
海明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据说他的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就是源于他曾听到过的一则社会新闻:
1908年初,英国富豪勃立斯夫妇到非洲狩猎旅行,聘请了一位专职狩猎向导。而勃立斯先生竟然在这次旅行中意外身亡,原因是他的夫人手枪不慎走火。当地人表示曾听见勃立斯先生与向导吵过架,也有人发现过勃立斯夫人曾睡在向导的帐篷中。手枪走火事发时,勃立斯夫妇在同一个帐篷中,而勃立斯夫人手上正拿着一把手枪。
后来,海明威就根据这则新闻创作了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不单是根据社会新闻创作小说,海明威还在小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向我们提供了更多写作素材的来源。
比如,他自己生活中的某一个瞬间。在小说主人公的记忆中,有一座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的火车站。主人公记得他曾背着背包站在那儿,火车上的前灯划破了黑暗,那是他随部队撤退时从这个火车上站离开时的一幕。这个场景一直存留在主人公的记忆中,想把它变成文字。
又比如,主人公在山地滑雪时所见到的风景,从冰川上滑下去时的感觉,在雪场酒店中见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也会成为他写作的素材。海明威有一篇短篇小说《越野滑雪》,其素材大概就是来源于自己滑雪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此外,自己对一些事情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梦境也是写作素材的来源。
海明威亲身参与过一战二战并多次负伤,他还在非洲经历过飞机失事而幸免于难。这些特殊的经历使他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生与死、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都成为了海明威文学作品的主题。
小说《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就在与大马林鱼的较量中不断思考着生命的尊贵、信心与坚持的力量、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这应该就是海明威经常思考的问题,小说中呈现的正是他不断思考的成果。
小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主人公在濒临死亡时感受到了死神一步步向他靠近,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将死神赶开,直至死神重重地压在他的胸口,使他难以呼吸。
还有他在弥留时刻,似乎看到了来接他的飞机,感觉到他被抬上飞机后向雪山飞去。海明威把这个幻景写得如同真实发生了一般。我想,这个面对死亡的场景,海明威在每一次生命遇到危机时都曾幻想过。
写作素材除了来源于自己还可以来源于其他人。《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主人公因战后心理创伤未愈,就故意放纵自己,强迫自己不去思考。他放下手头工作,进入有钱人的圈子混日子。但他在这个自己以前厌恶的圈子里,探知了许多不熟悉的人和事。他把这些都当做自己的写作素材。
读了海明威的小说,我似乎明白如何找到写作素材的来源了。我的生活中也有无数个难忘的瞬间,我对一些人和事也有自己的看法,对一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这些无疑都是写作源源不断的素材。
现在我之所以总是感觉没有什么可写,大概是我把这些素材变成文字的能力还太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