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贴标签”,是教育的一大忌讳。而给孩子带上“高帽”,却是优秀教师的一种教育智慧。正所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一点不错。
一个喜欢给孩子戴高帽、善于表扬孩子的老师,他的心智本身就是阳光向上而又乐观豁达的。而一个成天抱怨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满身都长满了“刺”。这样的老师,在他的生活世界里,在他的内心深处,就很少有阳光雨露,很少有岁月静好,春暖花开的时候。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遇上了学生用泥块砸同学的打架事件,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件非常严峻的事情。然而,在陶校长看来,处理问题远没有育人重要。他的处理方式让人出乎意料。在制止了事件之后,他让这个用泥块砸同学的孩子放学后才到校长室,给学生留足反思的时间。原本是等待着接受处罚的孩子却收获到了校长给他的以外惊喜。陶校长不但没有处罚他的犯错,反而给以“糖果”奖励表扬了孩子的诚信、正义、知错就改等的优点。孩子在反省中明理,在对话中接受,给拧了出来,用奖励糖果的方式给予孩子以表扬教育。整个事件的处理,只有简单的对话,没有说教,没有埋怨,也没有责备,却收获了孩子的成长。校长是舒心的,孩子也是愉悦的。
丑小鸭中学的詹大年校长在“治理”问题学生方面就是高手,在他的学校里聚集的学生都是人们眼中的所谓的“问题”学生。但他却创造了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的学子。在他看来,差生就根本不存在,而存在的仅仅是差异。他常说的一个观点是:“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他把好教育的前提条件归结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
其实,每一个优秀的教师背后,都是爱的传递、爱的奉献。但凡优秀的老师,他们都特别会夸孩子,都能够把师生关系处理得有模有样。相反的,那些出现在媒体上的校闹事件,那些发生在课堂上的不和谐的声音,都与我们的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它不仅简单粗糙,而且还不合时宜。于人于己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回归到人的本性,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夸赞或认可,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别人的好与坏。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去识别他人所犯的错,去揭穿他人身上所有的缺点,或打压,或指责。而对他人的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视若无睹,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陷入痛苦的重要根源。
反观我们的教育,那些“问题”学生的背后,他们受伤的心灵急需要的爱的给予、安抚、帮助。然而他们迎来的却是老师或家长的讽刺挖苦,打压和排挤,更有甚者是师生轮番上阵的冷嘲热讽。试想,这个连成人都无法承受的事实,学生怎么能接受得了的呢?孩子们又怎能在生活中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培养兴趣?
作为成人的老师,相较于学生,我们的学识和经历都有着明显的优势,似乎都优越于学生。他们的缺点、不足,怎么能逃得过我们的火眼金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去发现其中“缺点”“不足”等不完美。于是便以教者或是长者的身份,报以“为了你好”的信念,毫无遮蔽的给他们指出来,并辅以批评、教育。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也是教师职业使然。殊不知,这样的教育往往会在不知不觉的在伤害着孩子,让“教育”留下诸多的遗憾。
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只有彼此的欣赏和喜欢才能够真的走得的在一起,才能够彼此的沟通。师生关系的和谐相处也是这样。假如老师总是高高在上,眼里没有学生,心里没有装进去学生,就连学生犯错也容不下,这样师生关系就很难有和谐可言。即便学生与老师是近距离的走在一起,那条感情的“鸿沟”还是难以跨越。
管建刚老师是一个全国比较有名的用心做教育的老师,在他的《一线表扬学》一书中,给我们呈现他的许多的表扬学生的“金点子”范例,给我们列举了许多给学生戴上“高帽”的绝招,很是值得的我们学习和借鉴。当然,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差异,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成为加工同一产品的生产车间。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当下的学校教育,在繁杂的工作任务面前,或是千差万别的对“好教育”理解中,很多的教育方式还在简单的、粗糙的。对于印象中的“问题”学生,我们的评价标准还老是停留在分数论英雄的层面,用分数的高低来定义学生的好和坏。
诚然,学习不好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行为举动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强人意的地方。就因为我们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我们目之所及的或许都是“问题”或“不足”。很少去欣赏和表扬孩子,甚至是给他们戴上“高帽”,让他们生活中愉悦的环境里,享受学习的快乐。
很多时候,孩子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就可以让人感动,只有我们善于抓住那些精彩的瞬间,为他们鼓掌,为他们点赞,一定会收获教育的喜悦。比如: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的体育天赋就特别强悍,他们的劳动技能就十分的突出。我们抓住其爱劳动的好品质,好运动的天性,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给予表扬,一定会不辜负我们所做的努力。孩子的童真是天真无邪的,他们表现出来的诚实、守信、坚持、尊老爱幼,认真听讲、笔记、思考,衣着得体等等好习惯的出现,都是老师找到孩子优点的渠道。
表扬多了,孩子心里乐呵,师生间的关系就会更融洽行,也拉进了彼此间的距离。“高帽子”戴多了,孩子也会不断地向着你期望的好的方向发展。时间一长,缺点也会逐渐地变成为优点,坏孩子都就变成了好孩子。
表扬孩子,不给他们“贴标签”,多给孩子戴上一些“高帽”。说不定哪一天,他们就长成为你所期望的样子。温暖了孩子,也愉悦了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