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X青年,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文章是《如何升级自己的阅读操作系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为什么看了很多书,却经常支支吾吾表达不出大脑想法?每次下笔写作,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自我感觉很肤浅拿不出手?
这些,其实是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出了问题,你需要做的,就是升级自己的阅读操作系统。
那么,该如何做,才能升级自己的阅读操作系统呢?按照李笑来老师的分享,我整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要只字不差地读,反复地读
一本书,只要必要,即便是读不懂,也要读完。
好书读一遍不容易读懂,就反复读很多遍。
为什么要只字不差地读,反复阅读?我想,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不是所有读物的知识都是线性结构的。正如李笑来老师所说:
这世界上真正有用的知识,真正有点难度的知识,从结构上来看,常常不是线性的,不是一路过关斩将干掉大BOSS就可以通关的模式,另外,没有难度的知识,是不是大家都学会了,乃至相对价值,相对优势没有那么明显?
但凡有点难度的知识,从结构上看,常常是递归结构。有些书,想要深入了解第一章,那就依赖于你对后面某一章例如第五章的深入理解。这样的结构,类似于数学里的递归。于是,这种结构的书籍,就是只能通过反复阅读,才能厘清思路。
其次,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计算机操作系统,当一个人学习新东西时,只有大量整块数据的输入,才能有好的输出。安替老师就曾谈过以机器的学习过程,来启发人类怎么更好地学习:
机器学习的原理就是它先找到一堆好数据,所有数据模块它都接收,比如它已经知道这些都是猫,然后它就全部记住,提炼特征和算法,囫囵吞枣的模仿到达一定量级之后,它就能正确地认识猫。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只字不差地阅读会不会影响效率?实际上,决定阅读的效率,关键是阅读理解速度,不是阅读速度。而阅读理解速度就是建设在只字不差阅读的习惯上的,随着你的大脑操作系统装进大量正确的、准确的、毫不含混的知识,将来你在理解新的事物时会非常地快, 但是如果你装进的都是为了高效而囫囵吞枣的东西,那将来你会越来越理解不了新的知识。
因此,只字不差地阅读这种方式看似「笨拙」,实际是大道至简,不疾而速。
再次,只字不差地阅读,反复地读,给自己埋下遇见惊喜的种子。
李笑来老师在其一篇《阅读只有一种:精读》的文章里有个经验之谈:
读书的最大惊喜往往来自反复阅读中的「偶然」发现。
通过只字不差地阅读,反复地读,一些之前不懂的地方突然读懂了,一些之前忽略的细节突然发现到了。而且,即使有些地方一时半会读不懂,但因为反复阅读留有印象,埋下种子,随着个人经历的增加,知识的积累,有一天被某个东西链接到了,那些原来不懂的地方突然就懂了。
这一点,梁冬老师在其新著《处处见生机》也有类似观点:
学一些重要的东西,就是你不懂,你先听着,当时不懂没关系,说不定有一天你就懂了。……越是懂种子学说的人越知道,播种子比插一根树桩重要。因为有了种子,它会自己长。
曾国藩曾说过: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要求其弟子一书不读熟,就不要碰另外一本书。
看来,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古今通用的。
既然只字不差地阅读有这么多好处,怎么很少有人这么做?因为只字不差地阅读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是一种技能,需要刻意练习,才能习得:
只字不差阅读是需要刻意练习才能够得到的最重要技能,最终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每当我这么讲的时候,只有少数人被以触动,甚至被震动,瞬间明白之前哪错了,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办了。而对那些跑过来问“为什么呀”的人,基本上已经废掉了。因为这些人哪怕连小学课本都没有做到过只字不差地阅读过,于是,他们现在还在阅读的时候,只是因为恐慌,只是因为知道别人都在进步,自己却没有进步所以非常着急,至于为什么他们会落到这步田地,他们完全不知道,不仅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甚至不敢知道。
我就是那个被震动的人!非但被震动,而且瞬间有一种泪流满面的冲动啊。因为在此之前,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每次阅读的时候,为了追求速度,我总是选择“跳读”,即用眼睛扫视文字段落,快速锁定关键词,提取文字大意。长此以往,这样快速碎片阅读的结果是,我发现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慢慢退化了,主要的体现是说话不利索,下笔难流畅。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一直不知问题出在哪。直到李笑来老师点破,这才让我恍然大悟:如果做不到只字不差地阅读,就做不到只字不差地讲话,也做不到只字不差地写作。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本书看不下,是否要逼自己看下去呢?
回到初衷,看书是为了什么?看书如果不是为了娱乐,消磨时间,那就是为了「改变」。
如果是一本你必须掌握技能的书,即使看不下去,也得硬逼自己看下去,即便看不懂,也要看完。然后还要反复去看,直到看懂为止。所以,无所谓逼还是不逼,而是你想不想改变。
所以,问自己,想不想改变?
2.要反碎片化阅读
在信息爆炸的当前,很多人推崇碎片化阅读,对此,李笑来老师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挺扯蛋的」:
你什么时候见过有人捡硬币发财的?
不要在没有系统的地方寻找系统,不要在垃圾堆里寻找宝藏。
要反碎片化阅读,我的理解是,需做到两方面:一个是信息上的整体(只字不差阅读),一个是时间上的连贯。对于阅读长度时间,李笑来老师给出了一个标准,并解释这么做的价值:
每天都要给自己腾出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至少连续一小时。这才是正道。以后你会越来越明白这个道理。到最后,一个人的总价值,基本上相当于TA能够有效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的时长,再乘以那些被解决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这个世界所需要的。
3.要能在任何地方阅读
阅读一定要在安静的地方吗?
在大自然中,傲娇的物种,必然很快灭绝。
如果只能在安静的地方读书,那你就完了。因为你随时都有可能被打断的。
一定要养成能够在嘈杂的地方专注阅读的本领,以后的时间里,你就会发现这绝对是个大便宜,在地铁上能看书,出租车上能看书,飞机上能看书,外面敲锣打鼓也能看书,鞭炮连续放上十几天一样也能看书,你觉得这是不是很爽?
让自己能在任何嘈杂的环境下阅读,该干嘛干嘛,习惯就好。
4.要像作者一样阅读
写作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最有效工具:像作者一样阅读,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在阅读之后,把学到的,总结的,琢磨清楚的那些知识传递出去,在分享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也还有很多没弄明白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更准确的陈述,这样,在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写作能力,因为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密切相关:
阅读的时候,稍不留神,就可能三心二意地错过很多细节,你不耐烦了,还故意会跳读,扫读,略读,而写作的时候,你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没有办法跳写,扫写,略写,除非你剽窃,除非你拷贝粘贴。
我在讲写作课的时候,总有人问我:我写出来的东西,总觉得太肤浅,不好意思拿出去给别人看。我只好告诉他们说,这事在写作上没有什么技巧,是你长期以来的阅读理解能力出了问题,你阅读不仔细,你理解不深入,于是你思考不全面,不严谨,不深刻,于是呢,有什么写作技巧能帮上你呢,没有,完全没有。
最后:一些个人的践行体会
1)为了确保只字不差地阅读,最好是读出来
如果之前没有养成只字不差阅读的习惯,在开始练习这个技能时,最好是读出来。一方面,如果在阅读时只用眼睛看,因为之前的不良习惯,眼睛仍时不时会自动略过某些文字,实际上做不到「只字不差」,而如果读出来,准确地把每个读音落在每个文字上,这些文字会像牙套矫正牙齿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起到矫正作用;另一方面,在看之外加上读,动用了两个感官,能加深阅读印象。
2)如果能读,就不止听,如果能写,就不止读
现在已经有很多app提供有声读物,让人们可以在更多情境下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如果自己的阅读操作系统还不是很强大,还需要通过只字不差地阅读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话,我的建议是,如果认为某些读物确实好,在听有声读物版之余,最好找出原著出来认真地读,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一字一字抄几遍。我的体会是,听比看更容易忽略细节,写比读、听更能让你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如果能读,就不止听,如果能写,就不止读。
我是X青年,关注我,读更多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