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爱情笔记》的精华内容。
A1、首先,我们会了解作者笔下的爱情故事,见证一对恋人从一见心动到坠入爱河的浪漫过程;
主人公遇见了让他一见心动的女孩,场景很普通,故事很老套,不过就是在一次飞往巴黎的航班上,那个女孩又恰巧坐在他相邻的位置。
一架飞机上座位那么多,他们又恰好相邻,这一系列巧合加起来,他们相遇的可能性是1/5840。
如果抛硬币这种50%的可能性,不足以让人们相信,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定数,那这1/5840的几率,是否又会让人相信,相遇是命运的安排呢?
作者把这称之为“爱情宿命论”。他说,人们总是先有爱的需要,然后再去爱一个特定的人。
也就是说,在相遇的人当中,如果给予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航班,不同的时间或者事件,那么主人公爱上的人可能不是克洛艾。
A2、接着,我们会跟随这对恋人一起走过相爱中的争执,误解,乃至最后的分离时刻;
抛开初见时的悸动,约会时的患得患失,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爱情也有B面。
人们有时候对爱情赋予了很多理想主义的想象,以为浪漫的爱情接近基督之爱,是一种胸怀宽广的情感。
简而言之就是,无论你怎样我都爱你,这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没有界限,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的。
A3、最后,通过作者对这个故事和这段爱情的探讨,我们将重点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一些深度的思考,比如成熟的爱与不成熟的爱,究竟有何区别?
经历过整个过程之后,主人公在一次活动上遇到一个叫蕾切尔的女孩,他发现他又恢复了恋爱的能力。
这就是这段恋情的全部过程,从一见钟情,热恋,摩擦,争执,煎熬,再到分手,最后开始新的恋情。
可能是大多数人在恋爱中会经历的循环,我们有时觉得爱情过于抽象,但当它被拆分成一个个环节,又觉得这份具体过于沉重了。
或许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爱情,不但有时间限制,还有程度之分,比如说成熟的爱与不成熟的爱。
成熟的爱几乎每一方面都值得赞许,它的原理就是敏锐的察觉到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成熟的爱充满自我节制,不会将事物理想化,能够摆脱嫉妒,受虐狂或者痴迷的困扰,成熟的爱是一种有性关系的友谊,相处和睦令人愉悦,彼此回应。
而不成熟的爱几乎与年龄大小无关,它是在一个理想化和失望之间摇摆不定的故事,一种狂喜、幸福与溺毙般的无比憎恶的感受,夹杂在不稳定的状态之间,在这种状态中最终找到的心上人的感觉,伴随着从没有过的迷失感。
不成熟的爱,逻辑顶点就是死亡,或者象征性的死亡,主人公就是作者口中不成熟的爱,所以他想结束自己,最后被一包泡腾片救了命。
作者认为,从结果上来说,成熟在其高潮就是步入婚姻和努力避免生活日常中的给予导致的爱情破裂,不成熟的爱不接受妥协,一旦拒绝妥协就容易迈向终点的不归路。
不能随心所欲,就是成熟的代价吧。
S、《爱情笔记》,者是被誉为英伦才子型作家的阿兰·德波顿。他的作品有《哲学的慰藉》《旅行的艺术》《身份的焦虑》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