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一篇文章是专门写母亲的,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太过平凡,平凡到没有什么大事情来支撑她的精神,她的一生似乎全被琐碎铺满。
瘦瘦的、小小的母亲,她和许许多多农村女子一样,贫穷里长大,后经媒妁之言,嫁为人妇,继而相夫教子,一生操劳,又一生岁月无波澜。
母亲属鼠,如果健在今年应该72岁了,只是她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这七年里,她那双伺弄庄稼粗糙不堪的手,那被苦日子打磨的有些瘸的腿,连同她忍痛奔忙的身影时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时不时触碰着我的心弦,让我终难忘却母亲在的岁月里那些苦辣酸甜。
母亲是个急脾气 ,记忆中她似乎把每一个日子都过得急匆匆。不是在忙碌中指挥我们姐弟几个分工干杂活,就是在忙碌中对我们进行适时又恰切的教育。她好像永远也没停止过手中的活计。在我所有的记忆里,不曾感受她牵着我的手随处闲逛的那份悠然,也不曾有静下心来面对面畅谈的那种温暖。
是的,母亲太忙了,家里几口人的生计她得张罗;十几亩地几茬种收她得操劳;日子的酸甜她得调配……而这一切全是因为我的父亲是一名论不上品的村支书。他整天忙于大队里的事,无暇顾及自家农活,所有家里、地里的活全落在母亲肩上。母亲忙完地里忙家里,像永不停止的钟表转啊转!她哪里会有时间娇养自己的儿女呢!
因而总觉得母亲活得很粗糙,一点也不细腻,就算女儿想撒个娇,似乎也找不到接受你矫情的怀抱。女儿的小小心事母亲好像永远都感受不到。她粗枝大叶地牧养着自己的儿女长大,也在不知怜惜自己的光景里逐渐老去。
母亲一生勤劳,最看不惯懒惰之人,而我就是母亲眼中的懒人。小时候的我是个倔强的孩子,喜欢干的活能干得异常好,不喜欢做的总是敷衍了事。我能在家里的废旧挂历的背面画各种各样的花草和动物,沉浸读书绘画而整晌不出门,却对母亲分派给我的任务极尽精简,敷衍了事,因此我经常受到母亲的训斥。用小姑姑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在批评中长大的。
是啊!农村孩子不用双手伺弄庄稼,不去土地里捡刨生活,净弄乱七八糟的东西,你便是走歪路了。女孩子,你不学做饭、不拿针线缝补日子的漏洞,便有失女孩名头了。这是母亲批评我的原因,也是一个勤劳的母亲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
母亲虽思想传统,没上多少学,可对我们姐弟三个的学习很重视。按她的话说就是:你们这辈人可不能再吃我们吃过的苦了,可得把学上好。所以,无论再忙,母亲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完成作业,不然家里活照样干,饭先别吃,觉先别睡。
记得刚上学,教我们的是村里一个有初中文化的本家叔叔,他脾气很好,学生们大都喜欢他。也没正规学校,教室就是这个叔叔院里的两间瓦房。复式班,一至三年级三级,总人数不到十个。
许是太过熟悉,许是离家太近的缘故,刚入学的我比较顽劣,经常性完不成作业。老师不是罚扫地,就是留校写作业。记得有一次我又被留下来写作业,母亲可能在家等急了吧,就端了一碗饭到学校给我吃。可她一问老师我的情况后,端着那饭碗饭扭身便走了。全然不理会饿着肚子、流着泪、写着作业的我。
回家后,母亲郑重告诉我,以后再不写作业,再不认真学习就永远别回来了。母亲在儿女学习上从来就是铁手腕,讲原则。让你在惧怕中不得不接受她的霸王条款。
母亲其实也有柔情的一面,生活中她会不忍我们受苦而默默流泪。
八十年代初,那时农村条件都很差,人们刚过上温饱生活,还来不及给孩子们建像样的学校,我们真正过着校无定所的生活。
因种种原因本家叔叔的房子不能再做我们的教室了,我们的学习场所便被转移到老村那些被遗弃的老旧房子里了。这下上学的路程由原来的一百米增加到一千米,且老村紧靠河沟,我们要下个陡坡,才能到校上课。一天几来回的跑都让年龄不大的我们够呛,如果遇到雨雪天气,我们就惨了。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一场暴雨,放学了,眼看大股洪水从坡上滚滚而下,高年级学生以及有弟妹的都领着弟妹陆续离开了。我和姐相差一岁,都属低年级学生,早早把裤腿挽得高高的,脱掉鞋子提在手中,生怕弄湿了。农村孩子大都这样,一双鞋,一身衣服要穿四季,谁舍得把母亲辛苦做的千层底穿上泡在洪水里。
我和姐还有邻居家和我同龄的红一起,提着鞋子,手牵着手,小心翼翼地出了教室的门。
瓢泼大雨顷刻间就把我们浇透了。大雨任性又畅快地下着,丝毫没有减小的意思。雨水浇洗着我们的头、脸,眼睛很难睁开,只感到淹着腿肚的水还带着大地的温热毫不留情地冲着腿脚。我们摸索着艰难前行。
“站那别动,我下去接你们。”刚到陡坡处,一个声音透过密集的雨帘传来,那居然是母亲的声音。你可知道农村孩子上学、放学家长一般是不接送的,他们忙着挣生活,忙着与苦难抗争,孩子们却在他们的无暇顾忌中更皮实、更坚强。
顺着洪流,很快母亲来到我们面前,她身上披着编织袋做成的雨披,腋下还夹着个编织袋卷成包裹,手里还拿着麻绳。她麻利地把腋下的包裹打开,取出编织袋,快速折成雨披披在我们身上,她又把自己的取下来给红披上。
我们拽着母亲手中的麻绳,顺着路外侧,逆流而上。母亲说:别靠近山根,万一有泥石流或石头落下来就麻烦了。
那次回到家,母亲哭了,她对父亲说:“孩子们上学太艰难了,这啥时候是个头啊!”
上到四年级,我们的苦日子到头了,村里终于盖起了一所小学,离家近了许多,母亲再不用担心雨雪天气我们的安危了。
后来上了中学,她知道我们的学习任务重了,一边对我们的学习更加严格的要求,一边更关注我们的思想、生活。没多少文化的母亲却有一套历经磨难沉淀出来的经验,说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咱必须得靠学习改变命运。”“你不吃学习的苦,可得吃种一辈子庄稼的苦……”她用她的切身体会、生活经验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化解生活中的一个个难题。
母亲实在是平凡的,可她却用她苦难里练就的韧性教我们与命运抗争,而我们也在她粗糙的爱和坚韧里感受温暖,笃定前行。
现在想来,有这样的母亲,我是何其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