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旧书市场淘到《感动世界的50首歌》这本书,附赠的光盘没有了。似我这般年龄者,书中的歌大多耳熟能详,每一首都是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作。编者的贡献是提供了双语歌词,以及每首歌的简单故事。
今天推荐其中一首歌,鲍勃•迪伦的《随风飘荡》。
鲍勃•迪伦是谁?在他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很多国人并不晓得他是何许人也。宣布为诺奖得主,许多人才知道原来是一位美国歌手。那就更奇怪了!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要颁给一个歌手?对音乐不太熟悉的还是会问:“鲍勃•迪伦是谁?”懂音乐的也可能会说这个奖也可以颁给加拿大的诗人、禅者、歌手莱昂纳德•科恩(此公已逝)。
我个人以为,如果鲍勃迪伦认为自己不配拿诺贝尔文学奖,那就没有一个歌手敢说自己够格。在我心里没有争议。迪伦不仅是乐思泉涌的音乐家,不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仅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不仅是伟大的民谣歌者,不仅是人权运动的标志之一,不仅是民谣摇滚的先驱,不仅是美国流行音乐的旗帜,不仅是风格独具的画家、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他是鲍勃•迪伦。
他这一生只做他自己。
罗大佑、崔健都曾被誉为中国的鲍勃•迪伦。大佑老了,演唱会票房惨淡,新专辑《家3回归》乏人问津。崔健新专辑《光冻》水准下滑,尤其不该去做降格以求的娱乐节目评委。鲍勃•迪伦76岁了,依旧板着脸走上台一言不发满世界巡回演出,如果开口则一定妙语连珠。
原以为他会拒领诺贝尔文学奖,沉默了一段时间,他表示很荣幸并衷心致谢。
岁月改变了一切,只有答案还在风中飘荡。
想知道鲍勃•迪伦是谁,百度即可;想了解他的一生,读他的自传《编年史》;想理解他的思想,听他的音乐吧!
1963年,鲍勃•迪伦22岁,一架口琴,一把木吉他,一个破锣嗓子,在“新港民谣音乐节”上演唱《Blowing in the Wind随风飘荡》,与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成为美国民权运动时代的两座灯塔,激励无数的年轻人为了民主、自由、人权、法治而奋斗。
随风飘荡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
才能真正成为男人?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
才能在沙滩上安眠?
炮弹要掠过天空多少次,
才能将其永远禁止?
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座高山要屹立多久,
才会被冲入汪洋?
有些人还要忍耐多少年,
才能最终获得自由?
一个人要扭过头多少次,
才能假装视而不见?
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个人要多少次仰望,
才能看见天空?
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
才能听见哭泣?
还要再死多少人才知道,
有太多人已经死去?
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