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 中国房地产有泡沫么?
- 北京房价相当于日本1990年的1/16, 不在一个数量级,还会上涨
- a. 房价的快速上涨,符合全球范围内的一般规律
- b. 我国房价还有很大的上涨潜力(很多指标还有大幅上涨空间)
- c. 我国政府调控房价,调控的不是房价水平,而是房价增速。
1.1 房价上涨的原因
- a. 货币超发不是导致房价上涨的原因,而是经济增速和城市化率
- b. 房价上涨不是供地不足,而是位置。
- c. 房价不是炒作起来的,是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2. 决定买房的话,注意哪些原则
- 1先上车原则:不追求一步到位,先上车,一起跟列车前进,不被抛下。
- 2稀缺性原则:学校、医院、商圈、地铁周边的,哪怕小房子
逻辑架构
- a. 货币超发不是导致房价上涨的原因,而是经济增速和城市化率
M2增速下降
CPI 2.7% < 3.8% WA - b. 房价上涨不是供地不足,而是位置。
中国三四线城市
巴黎、纽约土地私有但价格高,城乡结合部价格低 - c. 房价不是炒作起来的,是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素材积累
- 以纽约房价作为锚点
1990年东京8万美金一平,是纽约的8倍
2017年北京1万美金一平,是纽约的1/2 - M2增速13.3%下降到8.2%
- 中国通货膨胀率2.7%
自身思考
- 可以对照北京和纽约的房价,如果以GDP总量为参照,2017年美国GDP为中国1.5倍,纽约房价为北京的2倍,以此计量逻辑。北京房价属于正常数量级,泡沫不多,但也不在低点。如果以中美全国人均GDP进行比较,北京房价存在泡沫很大,但以国家人均GDP为锚点,衡量两个城市房价不科学。
思考体操1:一种锚点为北京和纽约2016年人均GPD
1.1 2016年北京人均GDP11.82万元/人
1.2 2016 New York GDP 6.679 万美元/人 至少33万元/人
以此计量逻辑,故北京房价的一般水平应该为纽约房价的1/3, 实际房价为纽约1/2, 高出50%,存在泡沫,但在同一数量级。
思考体操2:应该以地区年人均收入与房价的比值作为一种衡量的指标。当年收入可以买到几平米的房子
横向比较:
历史比较:
- 房屋价格:有独特性,房产所属位置、医疗教育的功能性,房屋楼层,位置户型等在某些程度上超过了租售比、GDP、收入房价比。
- 房屋价格为功能性和投资性(预期性)
- 个人买房一般是刚需:首套工作 子女幼儿园,二、三套小学、初中学区; 第四套高中就近租不租;第五套养老结束。
- 1.b 人口、国庆很不不同,以日本、韩国作为参照系,来估计发展空间,逻辑上并非十分严密。
- 1.1 a 素材中M2 是增速下行,而非发行量下行,如果已有货币超发严重,即便增速下行,但总量较大,超发也可能很多,数据论证并非十分严密。
- 对于2.7%的通货膨胀率,受知识限制
- 确定上的小学之后,可以考虑所选小学周边的二手房,掌握市场动向,挖掘笋房。
家电采购清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