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阅读张萌的《加速》这本书,有一点印象比较深刻:“我总结出知识获取的四大原则,它们的关键词分别是:简化、速度、容量和深度。”
挑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去解读,就像去超市买菜那样,买芹菜就买芹菜,不要看到超市搞活动,便宜了,也跟风购买,学习知识也也一样,学会取精,学会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掌握对当下的自己最有价值的信息。张萌一年能读上300多本书,其中这一点很值得自己学习。
这就回到了我们当初想学习这个知识或概念的初衷:我到底想要学习什么?这些知识跟我之前学习的知识有何关联吗?学习完之后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速度对一个人的逻辑构建能力有很大的要求,往往决定着这个人获取知识的速度;
容量决定了一个人获取知识的广度,她鼓励范学和多领域的积累,认准自己的卡位,然后协同发展;
深度决定了知识的厚度;(钉子思维)
上周正好看到余秋雨老先生写的关于读书的几点看法,分别是:减肥、抬头、排序、“返己”、“脱敏”。 (《读书的5个秘诀》蔡正兵摘自《知识窗》2016年第1期)
减肥: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千万不要滥读。对不爱读书的人,我劝他多读,而对爱读书的人,我劝他要少而精。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抬头:要读一些需要费点劲、出点汗的书,用抬头仰望的姿势读书,更能找到生命的快感
排序:“抬头”读书之后,还要会排序。每当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要对阅读书目排队,分清主次,然后进行学习和研究,这样就掌握了制高点,很快便能获得成果。
“返己”:读书一定要“返己”,也就是返回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第一流的书太多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看自己最喜欢的书。和自己的生命结构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只有一小块,但总会找到。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对其中的用语、思维方式等都很欣赏,这说明你和作者有“同构”关系,通俗地说,就是有缘;
“脱敏”:读书要学会“脱敏”。就好像很多朋友在一起吃饭时,会聊聊娱乐八卦,这些东西不是不可以谈,但一点也不重要。读书也是这样,很多流行的书,大家都在哄传,很重要吗?必读不可吗?我的态度是要谨慎。在我看来,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爱读书的你,读书的时候不妨也试试这样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