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意思的文章
破解马太效应——秦孝公给卫鞅的艰巨任务(下)

破解马太效应——秦孝公给卫鞅的艰巨任务(下)

作者: 始安公士或 | 来源:发表于2016-12-14 10:03 被阅读151次

    三、新破魏战略——精心布势,破军先于夺地

    秦献公制定的战略目标是收复“穆公故地”,主要是河西地区。河西之于秦魏,恰如商於之于秦楚,上党之于秦赵,谁占到了就能获得战略上的主动权。秦献公数次进攻河西的重要城邑,取得过“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与“虏其将公孙痤”的辉煌战果。但是魏国在河西扎根已久,几次失败还远不足以动摇整条防线。故而孝公追思他爸的遗愿时,常痛于心。

    从表面上看,秦孝公还是以夺回河西为战略目标。但实际上,他与父辈的着眼点已经大不相同。在商鞅的辅佐下,孝公制定了以摧毁强魏为中心的新目标。

    此前秦国是单独伐魏。变法后的秦国,则产生了“布厚势”的战略意识。千方百计地让首要敌人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然后快准狠地出击。当对方缓过劲来时,则见好就收,等待下一个机会。如果说秦献公的用兵思路是逐个攻取河西城池,那么秦孝公的想法则是立足于打残魏国的功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收复失地的阻力。

    《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史记·六国年表》载:“(秦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斩首七千,取少梁。十一年,城商塞。卫鞅围固阳,降之。”

    《史记·魏世家》载:“(魏惠王)十四年,与赵会鄗。十五年,鲁、卫、宋、郑君来朝。十六年,与秦孝公会杜平。侵宋黄池,宋复取之。十七年,与秦战元里,秦取我少梁。围赵邯郸。十八年,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十九年,诸侯围我襄陵。筑长城,塞固阳。”

    由上述记录不难发现,魏惠王并没把秦国当成真正的对手。一会攻宋国,一会攻同为三晋小圈子的赵国,始终以灭赵为核心战略目标。而秦国的一切活动都以摧毁强魏为中心。两国后来的命运,也许早已注定。

    秦魏杜平会盟的第二年,魏国发动了灭赵战争,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秦国趁着魏国主力远在邯郸,出兵攻打元里,小胜一场。魏国在次年攻克邯郸,但抽不出手来报复秦国。因为著名的“围魏救赵”事件恰好发生在这一年。庞涓率领的魏军主力,在桂陵被孙膑、田忌指挥的齐军击败。齐国因此战强势崛起,与魏国并雄于诸侯。

    而在秦孝公十年(魏惠王十九年),发生了诸侯包围魏国襄陵的事件。秦国大良造卫鞅趁机带兵包围魏都安邑,迫降魏军。虽然秦国实力大大增长,两战告捷,但还不具备一举收复河西的实力。而魏国由于四面树敌而连番受挫,急需休养生息。而此时商鞅变法才到第八个年头,需要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于是两年后,秦魏在彤地会盟,秦国得以专心进行第二阶段变法,魏国也安心休整准备下一次中原大战。

    于是乎,两国重启战端是在十年之后(秦孝公二十一年),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惨败给齐国,太子申被俘虏,将军庞涓被杀,主力尽失。

    卫鞅向孝公进言道:

    “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并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胜。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必东徙。东徙,秦据山河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史记·商君列传》)

    次年,卫鞅挥师东征河西,发动了孝公即位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他用诈谋俘虏魏将公子卬。此役收复了大部分河西地,卫鞅因战功被封为商君。两年后,秦国又在岸门打败了三晋联军。尽管直到秦惠文王时才全部收复河西,但魏国军力已经被摧残得半身不遂,攻守之势至此彻底颠倒。秦孝公给的艰巨任务,商鞅终于圆满完成了。

    结语

    破解“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怪圈,是所有赶超者的梦想。而维持马太效应,是所有领跑者的梦想。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魏国从霸主神坛上跌落后,秦国的立场发生了180°转变。为了避免步魏国后尘,历代秦君始终恪守孝公《求贤令》与商君之法,以巩固自己的先发优势。

    魏国第一个吃螃蟹,占得了两代先手。但事物的发展完善总有一个过程。先行者精心缔造的新生事物,往往存在不易察觉的漏洞。而后来者更容易看清新生事物的优劣利弊,从而在一开始就避免走弯路,甚至弯道超车。

    商鞅有句格言:“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商君书·开塞》)

    也许,秦国真的得到了天时。先前魏、楚变法提供了大量实验数据,同时期的齐、韩新政成为了天然的参考对象。秦国因此成为变法浪潮的集大成者,占据了时代的最前沿。而赵、燕等后起之秀爆发时,秦国早已将领跑者的优势积累到无懈可击的境界。

    秦国将后发优势与先发优势融为一体,同时扮演了马太效应颠覆者与记录保持者的双重角色。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商鞅的“强秦奇计”,让秦国的拉仇恨技能满点,真是酷到没有朋友。也难怪秦孝公要面试三次,才能对他露出笑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破解马太效应——秦孝公给卫鞅的艰巨任务(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ki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