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哲学》笔记(1):艺术品的本质

《艺术哲学》笔记(1):艺术品的本质

作者: 人间的黄昏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22:42 被阅读58次

    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是 19 世纪法国一博闻强识的哲学家, 1864 年应巴黎美术学校之聘,担任美术史讲座。《艺术哲学》便是其课程讲稿,他从自己研究艺术史的方法出发,论述了意大利、尼德兰、古希腊的艺术。其从种族、环境、时代出发的研究方法也启发了许多后来者。

    以下便是本书的一点笔记:

    艺术品的本质

    丹纳的一个总出发点便是:艺术品决不能孤立地来看待,首先一件艺术品属于其创作者的全部作品;而某一个艺术家则属于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最后,这一派的艺术家这属于趣味一致的社会,欣赏艺术品的人和艺术家都收到风俗习惯和时代精神的影响。

    所以研究艺术品,其实是要研究其背后的社会环境。

    首先,得给艺术品下个定义。不出意料,丹纳选择从艺术家创作的角度来进行论述。

    像绘画、雕塑这样的艺术作品早期通常是一种「模仿」的创作。画人、动物、风景,雕刻一个人体,都是尽量模仿现实中存在的东西。由此延伸出一条创作之路,就是越逼真越厉害。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和雕塑家们对人体解剖学如此了解,就是为了再造逼真的人体。

    但艺术的目的仅在于模仿吗?非也。这个自然世界,我们自己每日都能见到,何必再人工创造一个同样的世界呢?作者举了德国画家丹纳(Balthasar Denner)的例子。他借助放大镜作画,将表皮底下细小的淡蓝静脉血管都还原了出来。但这样耐心的作品,却不如凡·代克(Anthony van Dyck)的一张速写肖像来得豪放有力。

    而艺术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从具象到抽象,从客观事物的描述到内心世界的展现,都指明了另一条道路。

    其实艺术家的创作,很多时候是遵循逻辑的,这种逻辑便是理顺事物之间和内部结构的关系,找到其主要特征(本质),用创作将其凸现出来。可以理解为一种高级的「模仿」,将现实做一个抽象变形,让观看者感受到复杂而又模糊的现实之下的本质。

    艺术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特征表现得彰明较著;而艺术所以要担负这个任务,是因为现实不能胜任。在现实界,特征不过居于主要地位;艺术却要使特征支配一切。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把实物加工,但是不充分。特征的行动受着牵制,受着别的因素阻碍,不能深入事物之内留下一个充分深刻充分显明的印记。人感觉到这个缺陷,才发明艺术加以弥补。

    这就对艺术家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他(她)必须能敏锐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质,意味着其感受力要比普通人更强,能感受到寻常事物的冲击。因此大多数艺术家都情感丰富、敏感细腻。

    在此基础上,丹纳给出了一个定义:

    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的或凸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品必须是由许多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各个部分的关系是经过有计划的改变的。在雕塑,绘画,诗歌三种模仿的艺术中,那些总体是与实物相符的。

    可以看到,这个定义强调的是目的。

    除此之外,建筑和音乐不从自然界中的实物出发,从开始就不是走的模仿路线,而是用某种数学关系来表现特征(如建筑组件的形状、大小、间隔,音乐中的节奏、音高等)。

    但不论建筑,音乐,雕塑,绘画,诗歌,作品的目的都在于表现某个主要特征,所用的方法总是一个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总体,而部分之间的关系总是由艺术家配合或改动过的。

    最后,丹纳回归到艺术的重要性上。为什么要有艺术呢?我觉得他这个回答很好:

    到了这个阶段(生存无忧的阶段),人类才开始一种高级的生活,静观默想的生活,关心人所依赖的永久与基本的原因,关心那些控制万物,连最小的地方都留有痕迹的,控制一切的主要特征。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共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科学,靠着科学找出基本原因和基本规律,用正确的公式和抽象的字句表达出来;第二条路是艺术,人在艺术上表现基本原因与基本规律的时候,不用大众无法了解而只有专家懂得的枯燥的定义,而是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诉之于理智,而且诉之于最普通的人的感官与感情。艺术就有这一个特点,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哲学》笔记(1):艺术品的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kr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