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懂了。但是,看懂了,并不代表着会了。然而,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一点,也因此犯下了许多,令人追悔莫及的错误。
而昨晚我做的一件事,正好是一件活生生的案例。在此声明,这可能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但这对当时的我打击挺大的,也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
简而言之,我看舍友打游戏,觉得自己也行,然后开冲,事实却发现我不行。
行?不行?看得多了,以为行;但行却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而不是所谓的想象中。
一本说明书看得再熟,到了操作时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一个把股票行情摸得再清楚的人,第一次入局时还是会吃亏。
这时,我联想到了一个经典的段子,“如果我是xxx,我现在也一定能和他一样成功。”
对此,我的解读是,我们常常习惯于把这些人的成功归功于某种客观环境,从而进一步觉得自己如果也有此等机遇,也能一飞冲天。
“有成千上万个跑龙套的,却永远只有一个周星驰!”
这种心理,就个人认为,是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和对现状的潜在的不满。试想一下,马云会发牢骚说“如果我是xxx,我一定会……”吗?不会,因为他不用成为xxx,也会努力去实现他的想法。
个人认为,产生上面那种错误解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所谓的“成功学”。众所周知,成功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内,但希冀着能从中找出一条共通的路来供世人借鉴,我不觉得这是一种多么机智的做法。
而这所谓的“成功学”之所以流行,正是迎合了当今社会趋势:竞争加剧,社会焦虑,个人对成功无比渴望,而又无从下手。
我们常说,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但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未曾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该得过成什么样子的。
不曾真正的思考,又何来下定决心的努力?
大多数的情况是,得过且过,待到问题出现时,又急忙把别人对成功的定义搬过来,自我催眠,接着就开始感到焦虑、无所适从。
而对自我的人生有着深刻醒悟的人,是不需要从他人的一生去获取所谓的慰藉的。他应该是时刻专注于,在有限的一生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答案。
自我成长中的一段思考,以文记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