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幻:有关未来的想象
科幻,是一场诗意的想象,建构在科学之上,又有着无数深邃的思想。我喜欢阅读科幻作品,它不仅能够打开你的思维,同时,也让你看到未来细节的模样。
有关未来的想象,每个人的定义都是不同的。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科幻的崛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受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的广泛关注。在此领域,我们也引进了很多国外的科幻精品,以此互相促进。
用意大利科幻作家弗朗西斯科·沃尔索的话来说,《继人类》这部作品,大概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被翻译为中文出版的意大利科幻小说。
这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仅因为《继人类》它一路上获得的丰富的奖项,更重要的在于,这对于当今中国科幻市场发展的影响。
当今,科幻小说的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像这样的非英语国家的作品,其实同样值得人们的关注。
按照中国第四届成都国际科幻大会的论述,未来,科幻的希望在中国。
2.《继人类》:垃圾场中的爱情
弗朗西斯科·沃尔索的《继人类》,风格独特。他总是能特别细致地描写未来生活的细节,并把未来社会可能会衍生出来的种种问题,暴露无疑。
这部作品能够获得意大利科幻奖,以及奥德赛奖,更多地是因为他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我们人类离不开科技,科技也确实造福了人类。可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受控制。人类的欲望无限,稀缺的资源却永远匮乏。未来世界中,人们的爱,要在垃圾场中找寻,想想,也真的是非常地讽刺。
《继人类》,描述了一个人类少年,他从十五岁到30岁这长达15年的人生历程。他的人生转折点,就发生在垃圾堆里。15岁时,他遇到了23岁的阿尔芭。然而,作为继人类的她,受到了人类“死骨帮”的迫害。15岁的彼得非常痛苦,他联合自己的朋友艾恩,想要帮助阿尔芭重新活过来。
对于继人类来说,这是有可能的。但前提是,找到她的躯体碎片。彼得拥抱着阿尔芭的头颅,寻找了15年。这个任务最终确实完成了,当阿尔芭终于有了意识,结局却未定。
这正是能够引发我们思考的所在。
人类之爱,是多么宝贵的存在。但在未来的世界,人类之爱却要在垃圾堆找寻。
垃圾越来越多,人类却没有停止破坏的脚步。他们丢掉了羞耻,也忘记了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3.他们四散开去,终于,大地吞噬了所有
正像弗朗西斯科·沃尔索在《继人类》一书中所说,他们四散而去,只剩下我看着空荡荡的犯罪现场。到了天亮,大地会吞噬所有痕迹。
多么地无情,多么地残忍,多么地可悲。
弗朗西斯科·沃尔索对人类社会种种问题的批判,是相当直接的。很多问题,在如今,就已经有了不好的苗头。消费主义浪潮的冲击下,人类的精神信仰,反而越来越脆弱。在资本的操控下,在科技的怂恿下,未来的人类,并没有到达曾经向往的理想之境,反而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远离了。
与其说,他是在写科幻,不如说,他在做出糟糕的预言,以提醒当下的人们,保持理智与清醒。
再没有什么,会比这样的提醒更深刻。
虽然彼得和阿尔芭最后的结局不能称之为坏,但整个追寻的过程,也着实让人心痛。
那是未来人类少年的15年,这大好的光阴,却都浪费在这虚无的垃圾场中,为了寻找心中的“美”与“爱”,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不应该再沉迷于疯狂的欲望了,我们该多些反思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