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一起看篇《狂人日记》的两段开头: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30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30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 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的布置,都已妥当了。
鲁迅的这篇《狂人日记》细节描写真是让人望而生畏,可谓经典。
所以有句话说细节里有魔鬼,魔鬼藏在细节中。
细节更决定了写作者的气质。
为什么要有细节呢?
她的魅力就在于好的细节是具有决定性的差异,会让人感受到真实的魅力,细节里还有化平凡为神奇的力量。
我们平时在写作的过程中,有哪些原因导致了我们缺乏细节?
有一本书叫《深度感知》告诉了我们答案。
作者曾经是一名验光师,后来成了一名心灵导师。
他在是书中就描写到视力让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了我们缺乏看到细节。
眼睛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看到远处青山高低各不同,这个世界太丰富多彩了。
但是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太多太杂乱了,根本无法聚焦。
这也就是常说的心不在焉,你看是看到了,但心思根本不在那。
最终导致我们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
所以当今社会,冥想、禅修等练习非常受人欢迎。
如今职场人压力很大,经常处于散焦的状态。
当你在禅修、冥想的时候, 闭上眼睛,关心到自己的内在,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如此反复,你再打开眼睛的时候,会发现整个世界就好像被冲洗过了一般清晰。
去打磨铜镜一般的耐心,你对周遭事物的感受力会逐渐清晰。
当你有了这一份独特的感受力,那笔下的文章,也会有了更多的细节。
有一次,《手写我心》作者娜塔莉听到一个非常棒的故事,当她在课堂上讲给学员们听的时候,可是学员们却反应平平。
后来问起学员为什么听到这个故事,却没有和她一样产生强烈的感觉。
学员说,感觉“你就是在说有关这个故事的事。”
娜塔莉明白了,她就是在给大家讲道听途说的二手故事,没有细节,就没有让听众产生同呼吸、共命运的代入感。
所以,娜塔莉更加坚定地认为写作动笔前要回到初始的状态。
带入初始状态的冲动、经验和五感,讲故事的时候要做在场的见证者,才会让大家更信服,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细节里有让我们避免宏大叙事的异化。
反乌托邦的三部曲之一——《我们》描写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细节:监狱里的囚犯每天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有一天,囚犯们看到窗外墙上的一朵小花,肆意地绽放,他们就去仔细观察那朵花开放的样子,也是那朵花给了囚犯们更多生命的力量。
在描述这些细节的时候,作品也弥漫着维持着丰富的生命意义的气息 。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流放西伯利亚时,很艰辛,但他被陌生人的热馒头、农夫脸上朴实的笑容打动了,他说:要热爱生活本身,胜过爱生活的意义。
细节是有力量的。
我们平时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让自己的感受力更加深刻。
你可以近距离拍摄一朵花或一株草,把微距镜头下小生命表现出来,并把你在拍摄过程中观察体验到的细节,尽可能描述出来。
你还可以在户外观察在一平方见地的空间里,有哪些植物。说不准你可以看到趴在地上的青苔,其实在微观世界里就是一个巨大的森林。
你可以在开满荷花的池塘边感受雨滴打在荷叶上的感觉,可以感受下过雨后泥土的湿润,看着一朵闲云在蓝天里如何形成、如何消散,然后再和它依依惜别。
打开你的五感,让你的心灵世界更加丰盈起来。
这里是袋鼠亲亲读写营,让我们一起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用爱陪伴,用心阅读,善思会写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