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想到的,想到交流,交流便是一种信息传递,再想到通信发展,倒着想的,现在用网络传递信息,以前靠广播、电报,再以前用马车书信、口信,再以前应该就是原始人的吼叫了吧。
信息是人生存发展的必须品,所以从生存发展的起点开始下手吧!
然后有了如下内容。
人的生存:感知—反应 感性经验
人的发展:感知—渴望—反应 理性思维
感知理解为获取信息,渴望可理解为产生需求。
①生存
//感知信息,采取措施。
//用眼,鼻子,耳朵等感知接受信息,信息传人大脑,由感性或理性做出判断,进而调动肢体采取行动。
//感知信息分为感肉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如肚子饿,大小便,身体疼痛等信号,内部信息直接而强烈,调动的行动迅速。外部信息如看见听到别人说如果不学习将无法生存,看见一只老虎等。
//感知信息后做做出判断是根据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如肚子饿我们知道饿一会是没问题的,这是感性经验,同样看到老虎应该逃或避,但是如果到动物园则不会,因为理性思维告诉你有笼子。
//为节省能量,人往往会默认选择用感性经验(人类进化留下来的基因)来帮助做决策,这里动物性本能,如手被烫时会把手缩回来,当被激怒时用愤怒一大声吼,拍打胸肌等来吓退敌人做回应。
②发展
//如果人生活在原始社会,像动物一样,则这套办法可良好运转;但是随着人类文明快速进步,有粮吃有衣穿,至少不像原始人那样衣不蔽,风餐露宿,有了部落有了统治,人们也想用更好的容器储存食物,但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大幅增加,并且是未曾见过的,如宗教需要解释为何会有日落日出,每年被泥罗河淹一次的如何重新划分界线等。当动物性本能的感性经验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理性思维来解决。
严谨的理性思维可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来。即便牛顿的逻辑也会被爱因斯坦发现缺陷,继而爱因斯坦的逻辑被发现不完善。但仍能指导我们做出比较正确的决定。
//埃及法老得知泥罗河边上两帮人在打架,法老问其原因,则被告诉说地界被泥罗河泛滥冲没了,法老得知应一消息后渴望解决这个问题来维护统治的稳定性及威望,便全国贴出告示招举国的聪明人来解决,最后人们发明了测量,几何解决了问题。 感知—渴望—反应
同样你无法想象是原始人靠基本的动物本能发明蒸汽机、电力、互联网。
如蒸汽机,是因感知烧水时壶盖的信息。
//是否可以去掉感知,只剩下渴望—反应,或者渴望与感知调换顺序的存在,渴望—感知—反应。
这里谈谈感知和渴望的关系,是因感知产生了渴望,人们为什么把肉烧熟了吃,原始人是没有火的,也不知道熟的肉是什么味,当一次雷电引发森林大火,烧熟了一些动物使肉变得香且可口,而且火有温暖,这便让人有了烧熟肉和用火取暖的渴望,进而人们留存火种、钻木取火的行为,也就是产生反应。
原始人发现凹的地方或树叶凹起来可存住水,便用凹的东西装水和食物,以及后来的烧制陶器的行为。
这是一种原始的从无到有的感知—渴望。还有一种不算严谨意义上的感知—渴望模型,就是会忽略感知前提,如当人们把汽车看作是马车的一进化型的工具,理解为人们内心渴望的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的工具,更快更舒服的工具;其实忽略了最原始的感知,一个原始人为什么要从这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因为肚子饿,山洞里也没有食物,而他知道一公里外的地方树上有野果子可以吃。
再比如,当你用的是电影里的大哥大手机时,表面上你渴望更小更方便的手机,但是如果不是晚饭做好了家人还没回来你会想到用电话来练习家人回来吃晚饭吗?先是做好饭这件事给你感知,再不回来饭都要凉了,然后才是渴望联系家人让他尽快回来吃饭,进而产生行为拿起电话拨号。
还是现有感知再有渴望,从而产生行为。
感知在进化中已经被内化,但是是不可或缺,也是不可和渴望调换顺序的。
//那么渴望是否可以不要。发展并不想生存那样会产生自然的反应,需要有足够强的渴望才能产生行动。
非洲热带的一些国家,一年四季都是热带气候,有足够的果子可以吃,这是大自然给他们的感知,他们就没有储存食物的渴望,但是生活在北半球的人被大自然告知,冬天是没有果子的连叶子也会落光,人们得到这一感知,便渴望储藏食物,从而产生人们挖深洞把食物储藏起来的行为。
//随机事件
就如刚才的雷电引起火并烧熟了动物,产生了温暖,随机事件也在推动着发展。
③总结
这里的感知和信息意思接近,是更广泛的一种信息,不仅是人与人的交流,还包括了物、自然规律等给人的信息。和一开始说的通信有点跑题,跑题就跑题吧,反正是想打发下无聊。
可能会有的意义是,如果以上所述对的话,如果把渴望理解为需求的话,当人们在讨论产品应该更好的满足、挖掘产品需求时,还可以更深一层的理解到需求更前一层的感知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