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现状
图片源自网络暑假就这么结束了,充实又虚无。说起来是很无聊的一个半月了,一半的时间待在宿舍,一半的时间待在图书馆。似觉有所长进,细想来跟从前又无太大差别。一直说时间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让多年以前的回忆似近在眼前,又让刚结束不久的近况恍如隔世。在上海似乎是上辈子的事了。
群体的魔力就在于,当一个人陷身于一个群体的时候,这个人就再也不是这个人自己了。
这既不是一个哲学命题,也不是一个社会学命题。我所描绘的,只是基于生活体验而已。今年,我问过自己次数最多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起,变得世俗?什么时候起,变得感性?什么时候起,变得目光短浅,又贪得无厌?什么时候起,变得胆小懦弱不敢尝试?又是什么时候起,变得鲁莽大胆自以为是?
没有答案,问不出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我就是这么一个令人厌恶的人。上个月打算试着写一写自我陈述,就这么绞尽脑汁地思来想去,我身上有什么可以称之为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性格也好能力也罢,竟没有办法找出一丁点可以称之为不可替代。反而问出了找出了一堆令人恐惧的性格缺陷和能力缺失。出国的野心已经凉了一半,后来的时间里,便不断在探寻着两个问题——出国的理由和出国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我为什么想出国?很奇怪,如果在两个月之前,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为了增长见识,为了体验生活。但在足足向内心探寻一个月之久后,我得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的flag,然后衣锦还乡,安乐一世。
图片源自网络首先是多年来的flag,其实这个目标本身,并不是非常大的压力。真正的压力来自于,越来越多周围的人,家人、亲戚、朋友,都会有意无意地问:“你就打算读书到三十多岁吗?”当然大家都是出于好奇,并无恶意,我也并不排斥这样地问题。我也知道,博士和博后基本就是工作了,也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读书到30多岁。真正的问题在于,我真的想在学术界长期发展,计算机方面的学术还不能称之为对真理的探求,只能说是在对优化人类生活方式的思考中度过余生吗?其实答案也不是非常肯定呵。
我也想体验繁华,也想经历苦痛,并不想只是像现在这样无病呻吟吧。
其次,即使真的读完回国,就衣锦还乡了吗?就安乐一世了吗?人的目光短浅,就在于以为一个困难的目标背后就是顺风顺水。果然如想象般美好吗?小时候以为大学等于解放,高中认为高数和四级是大学最大的两座大山。结果呢,大学才是艰难的开始,高数和四级,呵呵呵。所以,既以经历了这些,居然还会认为卡梅博士毕业前路不愁,居然还会觉得镀金归来衣食无忧,未免狂妄。而且,既还想着终究是会回来的,既没有那般漂泊无根的命,又何必执着于这颗浪荡不羁的心呢。
第二个理由是我凭什么出国,真没什么可凭呵呵呵呵
我们为什么痛苦
图片源自网络道家有一句话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我们现在经历的所有苦痛,都来自于对力所不能及之事孜孜不倦地追求。高中地时候大家都被要求目标明确,那是因为方向只有一个,独木桥也只有一座,所有的付出,都不会被辜负。如今,再没有那样简单的场景,若仍旧为了一张白纸上的一个点而放弃整张白纸,眼光未免过于狭隘。
很多人说,没有梦想,生活便没了动力;没有梦想,人生便没有意义。其实,渐渐的我开始觉得,我们所谓的梦想,是一件注定不能实现的事情。一个具象的梦想在实现之后,必定会有一个更遥远更广阔的梦想再前方等待,所以追逐梦想而不得的苦痛便永远不会消失。所以我理解的梦想,应该是一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状态。这绝不是鼓吹机会主义和消极认命,而是说我们实现梦想之后的喜悦,应该基于实现梦想本身,而不是因为我们不再因求之不得而痛苦。
好像说的有些玄乎,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那种状态,就具体来说吧。其实努力这件事本身,是中性的,一个人不会因为努力而多么快乐,也不会因为努力而多么痛苦。拿我来说,每天早上六点起晚上十点睡,整天都在数字和英语单词中度过这件事本身,并不令人不快。痛苦的原因在于,付出了一整天的时间,并没有感觉到离自己的目的地近了一步。所以根本的问题在于,在急于实现梦想的我们心中,我们付出了一寸,命运就应当回敬我们一尺,但现实似乎总是事与愿违。
所以啊,既然努力这件事并没有什么令人痛苦的地方,而自己平时又无聊没有什么事好做,那就努力好了,为什么我们对做别的事就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偏偏就非要要求努力给出它应有的回报呢?真的是非常的不公平了。
写在最后
这些话其实是想用来开导我自己的,因为年龄越来越大,对未来的不安感越来越重,变得越来越急于求成,失去初心,所以便将进来所想诉诸文字,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