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保安散记继续。大致有四个话题。
1,保安工作日常琐记
2,还是穷点好
3,辞职是一种进步
4,准备再写拉萨之行

保安工作日常琐记
早上八点多,给小区清运垃圾的师傅,开着三轮车来到北门外的路边,把装在袋子里的垃圾带走。
常常是,远远的看见三轮车开过来,停一下,师傅下车来,几下把垃圾扔上车,一转身,又嗡隆隆地开走了。
这时我站在门外,隔着二三十米,他向我招呼,问“新年好!”。
我有意想和他聊聊。据我了解,在城市为小区收生活垃圾的工作,虽脏,但不少挣钱。一般是包给他们做的。一个人一辆车,如果小区不大,可以做一到两个。大的话,就做一个小区。一看忙不忙得过来,也看薪水合不合适。以前,我有碰到过老乡做这个的,不知道这一位是不是也是老乡呢?
他向我招手时,我转身拿了对讲机,走了过去。没有想到,他递过来一个红包。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近前看,师傅是一位三十岁左右年纪的青年人,圆脸,中等身材,胖墩墩的,脸皮比我还要朗润。右边的唇角向上,往鼻翼的下端一侧有一个环形的疤。疤线细,但仍看得清楚。
一问得知,他是邻省的。有一包垃圾扔散了,掉在地上。我去值班室拿扫把,帮扫起来。他对我说,以后那些装修或送货的工人拿纸皮出来的话,要他们开放行条。
一时我有点没反应过来。让他又说了一遍,我这才听明白。
原来他会给我红包。不过,装修的或送货的工人带纸皮出来,是否一定要开放行条,似乎并没有规定。让我去叫他们开放行条的话,算不算为难人家呢。再说,小区内的纸皮差不多都让所在的业主老人们捡走了。
心里这样想着,一边应着说,“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等三轮车开走了,我回到值班室在想:啊,生活处处有学问啊。
到九点刚过的样子,进来一位送外卖的女子,戴着口罩,给人简练的印象,看上去大概也是二三十岁吧。我就问她,送多久了?一天送几个小时,一个月下来能送多少钱?她一一告诉我。我问她是哪里人?她说是河源的。离惠城不远。
我说,送外卖的女的可不多啊。说着向她竖起大拇指,告诉她怎么走,骑车注意安全!

还是穷点好
今天上班,相当的时间是在看手机。主要是读简友的文章,都是因写西藏之旅才关注的,留言聊得也可以,还加了微信。如同结识了新朋友。
在读其中一位的一篇《人性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的文章时,文中以韩红做公益举例,指出做公益比不上那些名星的诽闻更受人关注,当韩红把做公益的事拿来宣传时,却有人说她在做秀。我读到这里,在评论区留下了这一句话:
“还是穷点好。”
想想小时候的乡村,想想大家都不富裕的时候,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没有像如今这样的偏离,甚至是变态,善恶不分,只讲利益。
都是钱惹的祸呀。有钱了,飘飘然,高人一等,盛气凌人,装象充逼,不可一世。活着好像就是要摆点派头,压别人一等,最好回到奴隶社会,让老子天天当皇帝。
反过来,穷一点,清楚自己是谁,山外青山楼外楼,低调一点,内敛一点。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怡然自乐。不也挺好么。
这位朋友回复:“物质条件其实适当就好,过犹不及。”
正是这个意思。


辞职是一种进步
下班回到宿舍,新室友上夜班,在穿衣服。我说整理了三个柜子在用。他说,没事,你想用那个就用那个。指着床上上铺的东西,这些你想吃就吃,随便啊。昨晚我整理时就看见了,有鸡蛋腊肠花生米,还有一桶油。我虽然不打算吃这些东西,但他这样一说,听着挺温暖的,感到很和气。他见我床铺的样子说,“你还搞着挺干净的,我习惯挺乱的,只要你不说我就行。”我说,“大家都是打工的,说什么,不会的。”
之所以多说上这些,不由让人想到原室友。这一位的热情友好坦率,让人感到成熟。相比让我感叹:人与人的不同。
我莫名的想到,男女感情上,夫妻关系上,如果发现对方不中意,习惯,人品,思想上有问题,划不来的话,不如离婚。果断结束,迎接新的生活(当然,现实没有这样简单)。所以说,必须革命。唯有斗争后的胜利,才有新旧优劣的比较。
话还说到,他下个月要辞工。这个我确实没想到,感到突然。
就我知道的,还有新来的一位在读职高的十八岁的少年也就做到本月末,还有那天听主管说,谁谁也要辞工的话。
目前,安全部门这一块,可以说是严重缺编。
对于人员的不足,大家的态度完全是不同的。做为一般员工,可以说并无影响;对于领班,本是希望人员充足,自己也落得清闲。可事实上,有一位领班让我鄙视,在领班的位置,拿着领班的薪水,却不担应有的责任,反而希望人招不进来,给主管出难题;对于主管,一定是希望人员满编,不至于因为缺人倒要听领班的指使和挟制。我想主管也是苦于目前招不来人。
当听到新室友说辞工的话我吃惊外,后来在冲凉时想:辞工是一种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是保安工资低,平时受窝囊气,不被业主尊重,不被公司重视,这是普遍的现实。辞职,必然会做新的选择,是做为保安的觉醒。我真是希望大家重新来看待保安。可是现实就是这样,保安的处境现状是由这一行的价值决定的,想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么,辞职干别的去就是进步。




准备重写拉萨之旅
这一个想法,可以说是最近在读了一些朋友相关西藏之行的文章后生发出来的。或者说,心里一直不忘对它的念想。
读他们的故事,每一篇,那些文字都是不同的,好比西藏与内地的不同。读到,仍是感动,激动,眼眶湿润,仿佛又在路上。
当时写的比较散。这一回再写,不是日记式的再现,可以试着分条目归类上去写。主要的目的,是整理在此,做为属于自己的一个完整的记忆。也是一种重温,心灵的洗礼。
我想等平静下来,再开始来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