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同事聊天,他说最近在考驾照,网约一个多月但是还没排上号。于是我俩感叹这年头想要考个驾照真是不容易。然后我就想到了自己那个被遗忘多年的驾照,虽然我在几年前考了驾照,但是一直没有胆子单独上路,驾照也就被随手仍在家里的某个地方,不见踪影。
因为放置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回家翻箱倒柜找了好几个地方后,才终于发现了驾照的踪影。看了看有效期,觉得自己还算幸运,在过期之前想起了这件事情,找到了驾照,要不然还得重新经过一次痛苦的考照过程。
晚上躺在床上我就思考了“为什么平时我也整理了但是真正要用时却找不到”这个问题。结合最近阅读《颠覆平庸》时受到的启发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整理的间隔过长。
我的整理周期基本上以季度为单位,像衣柜、化妆品收纳之类常用的会一季度整理一回。而不常用的,像书籍、文具、笔记之类的可能半年才会整理一回。
有时候想起来了会全部大扫除一次,但是更多的时候就是将买回来的东西放在眼皮底下,天天看到但是不会去收拾它。
为此我曾经自我催眠,只有将东西放在眼皮底下才会在想用的时候第一时间找到它。相信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想法,不过这一点绝对是伪命题,你的东西如果不整理的话只会越堆越多,一不小心就会“顺手”扔掉重要的文件或者凭证,东西乱放也会影响房间的清洁,从而影响到个人心情。所以绝对不能将好找东西作为乱堆乱放的借口。
二、每次整理只是为了整洁,没有参考平时使用的习惯将东西放置到适合的地方。
每次整理,我都是本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原则,将散乱放在房间里的东西集中在储物柜或者收纳箱里。
但是很多东西放在外面时,我是按功能分区放置的。比如图书资料会放在写字台上,囤的面膜化妆品会放到梳妆台,收集的零散小物品像是玩偶之类的会放在床的周围,钥匙驾照或者银行卡会员卡之类的会放到一个写字台的抽屉里。
在外面我会有明确的区分,一旦收集在一起就只是一股脑地塞进箱子里而已。至于箱子里有什么,在整理后的一个礼拜我会记得,但是时间再拉长一些的话就很难记起来了。寻找需要的东西时就会翻箱倒柜,在每个可能的地方都翻一遍,运气好时能一下就搜出来,运气不好就只能全部都翻了。
三、没有做到断舍离
无法潇洒的做到断舍离,这是我最头疼的一点。
在我收集的图书中至今还保存着初中买的漫画杂志、大学时的专业书籍、考职业资格时的参考资料以及每年继续教育的教材……其实其中好多知识都已经过时可以淘汰了,但是我就是无法做出舍弃这些东西的决定。
每次旅游时的门票、机票、还有明信片、书签之类的小东西,这几年我也攒了很多,一直想做个了断,或是一次整理好贴到本子上当作回忆,或是一次性全部清空拥抱新的旅途,至今还在纠结没有做出决定。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文具、化妆品、小家电、装饰品等等几乎覆盖生活用品的全部类型。最近虽然在强迫自己做断舍离,但在潜意识中还是会刻意拉长做决定的时间。小件物品已经处理了很多,衣服也送出去很多,但是涉及更细节的整理还在拖延中。
以上三点是自我反省后得出的不足之处。参考彭小六的对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取舍、贴标签这个流程来说,我的个人整理只做到了收集和小部分整理,大部分整理分类、取舍和贴标签都没做到。这也是为什么距离有条理来说我总是差那么一点的原因了。
有这么一个观点,“你的房间就像你自己”。我挺认同这个观点的,因为从房间的整理上可以看出很多和生活、工作相通的道理,你没办法做到分类、取舍房间里的东西,自然在工作上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会变得难以应对。
虽然我在整理时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最起码,在做出了把堆积很长时间的东西舍弃这个决定后,内心会轻松不少。谁会想到扔掉一些不需要的杂物其实是对大脑和心灵中垃圾的清理呢?只有不断整理的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越是整理内心的条理也会越清晰。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想要提升自己的条理性,先从整理自己的房间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