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与妞开玩笑说,借的书必须还,如若老公,可以随意。可见,一个喜欢看闲书的女人多么可怕。
最近,我再次阅读了毛姆的《刀锋》,一本闲书,带给我的精神生活完胜另一半所给予我的慰藉。
阅读一本你喜欢的书,所带来收获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改变,还有来自内在的灼灼不安。这份不安来自书中的一部分,或者是一句话带给我的震撼。
我深切地感受到,对于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每次看到他的作品都充满了无数的期待。期待一次次完美的邂逅。在这部中篇小说中,作家用平实的语调,讲述一个人,对于人生的理想和信念追求。
毛姆以第一人称“我”来贯穿全文,增加了带入感,使人容易相信是事实。我认为,这部书的宗旨是:人生的终极满足唯有在精神生活中方可觅得。
毛姆用拉里这样的人物形象来诠释他的思想,并用几个人物形象来烘托这一宗旨。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尘世的满足都是短暂的,只有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生活才能获得持久的快乐和幸福。然而,怎样来满足于精神生活呢?当然是在阅读中寻找快乐,拉里在阅读和行走中寻找着,人到底为什么而活。
有人说,因为毛姆的同性恋身份,所以,他用大量的笔墨,诠释了一个热爱读书,追求理想与信念的男人是如何的完美。 “平静、节制地生活,满怀慈悲,无私忘我并且禁欲克己”。谦逊,亲切而又温暖,声色悦耳,沉着镇定,泰然自若,良好的教养,别致的外表,翩翩的风度,文静而又冷嘲的性格……。所魅惑性的品质他都具备,他对拉里过于理想化了。
拉里的故事,发生在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斗中拉里的好朋友,因为救他而死,拉里为好友的死而感到了来自生死之间的震撼。从而,放弃一切物质上的享受,寻找人生的目的。通过每天大量的阅读,行走的经历,追寻善和恶的本源。解开关于善恶之谜,最终他认为,善与恶是自然地相伴相生。
拉里的未婚妻,伊莎贝尔,从小生活在贵族家庭,深爱着拉里。然而,她不愿意过拉里为两个人设想的那种生活,选择离开拉里。他们的分开,终其原因,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她婚后生活完美,拥有了金钱,名誉,爱自己的丈夫。虽然她丈夫格雷油腻的形象,与拉里相比较,庸俗至极。但是,伊莎贝尔优雅的举止,高贵的形象,作者赋予她几乎完美。然而,她却有极强的占有欲,即使不能与拉里结婚,也希望经常看见拉里。在拉里准备与小时候同样爱读书的索菲结婚前夕,因为嫉妒,她间接地害死了索菲。
索菲是拉里离开伊莎贝尔后,唯一想要结婚的对象,他即有出自救赎索菲的想法,也有通过救赎来完成自己崇高的理想。
伊莎贝尔的舅舅艾略特,一个功利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毛姆没有过度的丑化这样的利己的功利主义者,他心地善良,热心帮助朋友,一生都活在自认为最好社交圈中,然而,到最后在家中去世的时,只有书中的我与之相伴。此时的悲凉与生前热闹奢华的生活圈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索菲,因为同样喜欢读书,独立、大方,为爱如飞蛾扑火。当深爱的丈夫和孩子去世后,她以一种自绝的方式,来完成对尘世的决绝。
在这部书中,毛姆对另一个小人物也充满了爱怜。苏珊,一位来自农村的女孩,因喜欢读书而处事得体,懂分寸知进退。富有同情心,幽默而又善解人意。热爱厨艺,心灵手巧。最后得到了应有的幸福。
毛姆会讲故事诀窍在于,书中的主要人物,没有大是大非。然而,就在这样平淡中,完成了他对人生的终极思考。
读过一本书,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来自于书中人物的命运与现实的关联,尤其是这样的经典书。我曾经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有过困惑。当我读到书中这样的一句话“当你下定决心脱离常规惯例时,就等于是赌博。胜败难料,蒙召的人有很多,入选的却寥寥无几。”我的心豁然开朗。阅读解开了,关于理想与现实牵绊的绳索。
作家用拉里的人生追求,表达了他对现实的追求。然而,在书中,他还告诉我们什么是理想;在追求理想当中遇到的困难;还有关于爱情和激情的分析;对人活着到底为什么的详解;什么是信仰;还有对上帝和佛教的质疑。我觉得这是作家的真实意图。
惠风文学训练营 第十八期 第九次作业
一本书带给你的时间走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