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102409/0e6339865a53d224.jpg)
加入007后听覃杰大佬的课程,多次围观S叔的直播,才知道原来打造个人IP是多么的重要。
覃杰大佬说,写作有三个阶段:
写不出来阶段:不知道要写什么;
写的流畅阶段:知道要写什么了,开始顺畅的写,直到写的停不下来;
不能随意写的阶段:不能随便写主题,写的内容与个人品牌和传递的价值相关。
他说大部分人处于第二阶段。
感觉我是出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当时正苦苦思索着自己的个人定位:到底有哪些优势。后来想到,我在建筑,地产行业干了20多年,这不就是我的优势吗?!
我开心的把找到定位的事告诉兴会,还告诉家里人,终于找到长期写作的题材了。
说干就干。那段时间我一口气写了“以教为学”、“逆袭的供应商”、“责任人责权再思考”、“好领导应该当教练”、“工程补充协议杂谈”、“如何看待履约评估分数”、“管理内卷”、“供需关系随想”、“黄金思维圈”、“强者互持,弱者互撕”、“数字里的故事”等跟专业和工作有关的二十多篇文章。
开始觉得有大量的身边发生的事可以写,写着写着,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1、有些案例涉及公司管理内部机密,不方便写出来。
2、专业方面除了管理,有大量的数据,还未找到表现的形式。
3、类似的案例写多以后,感觉内容慢慢雷同了。
当时立了日更的Flag,每日要在大群里发复盘感悟,专业的素材不够写作也不能停,所以又开始写一些生活方面的、读后感、笑来写作营的故事、007的故事等等。个人IP打造又丢在一边了。
上周,跟建军老师做一对一咨询,又说到了个人品牌和传递价值的问题。我理解大概是这样的循环:打造个人品牌——传递价值——利他——个人品牌持续增值。
如果我不能为他人传递价值,不能做到利他,那么我的个人品牌就做不到增值,品牌打造就无法长期持续,这个循环的关键点还在于传递价值。
昨天下午开部门周会,我被领导扣上了在某项工作“失职”的帽子。当时我脑子有点卡,我不是号称学了逻辑课吗,看了很多书吗?为什么已经提高了的认知无法在工作中进行运用,在有些人的眼里我仍然还是以前那个人,一点没有进步的感觉?
这个事太奇怪了,明明自己有很多优点,但是别人问我能提供什么价值的时候,我自己找不出来。就像要证明对的事情,我证明不出来。
这个硬核的问题就这么摆在面前。
上周去项目沟通一个总包项目,当时是18年招的标,用的是费率合同,量和价都是在施工过程中确认,用过费率招标方式的同行们应该都知道执行起来的痛苦。
在我的坚持下,设计未提供图纸和标准做法的情况下,后期总包招标全部采用了模拟清单招标。上周跟总包单位约谈时,才发现原来招标方式的调整给项目带来了多么大的管理便利。
你看,要经过别人的提醒,我才知道自己做的事好在哪里,带来的价值需要其他的人提醒,自己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
是因为在我来看,当时做这些事是理所应当的,从没觉得自己做的有多好。
最近,投拓在做一份资料,内容是对外展示公司及各部门的管理优势。负责人跑来问我,招采部门有什么优势?
我说做的其实都是基础工作,跟大公司比肯定标准化不如他们,执行力也不如他们。投拓负责人说不能这么写出来吧。他把其他公司的模板发过来,看了以后才发现写的都是常规管理,只花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完成交差了。
所以,我到底能提供什么价值,有什么亮点,自己说不上来,或者是无法总结出一段话出来。这可能是我现在最大的卡点。
上午咨询兴会,她建议尝试写“成功日记”。处于“不知道自己知道”这个认知的层面,除了每天写作,传递正能量,分享多年专业及管理的经验,还要继续深挖自身价值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