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交换理论》:任何人际关系,基本就是交换关系。
笔记:寥寥数语,直指事物的本质。
成年人的社交就是如此残酷,你若没用,费尽心力进入的圈子,在别人眼里会视如空气;你若强大,人脉关系会不请自来。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的人喜欢去锦上添花,却少有雪中送炭之事,莫怪别人趋炎附势,是人性使然,世态如是。
还是那句话,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成群的骏马挑选。
修炼内功,丰盈自己,底气来自于实力,与其讨好别人,不如投资自己。这个世间,自己才是最可靠的那座山。
《白夜行》:这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忍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笔记:对于这句话,自己有着痛彻心扉的领悟。
因为血缘与信任,曾将自己的心事倾诉给身边的一位至亲,以为那是一弯温暖的港湾,安全稳妥。
谁料在自己人生遭遇打击,生活落入谷底时,曾经吐露的那些心事竟然成为攻击自己的武器,那一刻,不是伤心是震惊。
信任有多深,教训就有多痛。在脆弱时向你捅刀的往往是最了解你的人,因为ta知道你的软肋在哪。
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一个人,那怕是亲人,否则受伤的就是自己。
汪曾祺《生活,是挺好玩的》: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
笔记:若想学习,人人都是老师;若想成长,事事都可成长。
格物致知,通晓万事万物的道理,真理来自于实践,实践出自生活。
林语堂《苏东坡传》: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
笔记:单从表面看,人和个之间似乎没有什么不同。若细微去观察,人与人之间又各不相同,甚至是天悬地隔之别。
差别之处就在于每个人的内在。有的人内心深处是一座花园,繁华似锦,鸟语花香;有的人内心深处荒芜的如一处黑洞,杂草丛生,混乱无序;有的人一时不慎跌入谷底,依然可以修篱种菊,沉稳静气;有的人看似幸福快乐,天天歌舞升平,花团锦簇,内心深处却寂寞虚无,安全感缺失。
虽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因为内心的世界不同所看到和感知的外在世界也会截然不同,至此,人生的走向亦不同。
塞万提莫《堂吉诃德》:命运像水车的轮子一样旋转着,昨天还高高在上的人,今天却屈居人下。
笔记:世事无常,是人生的常态。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朋,眼看他楼塌了……祸兮福之所倚,福之祸之所伏。
人在繁盛高峰期,莫太轻狂,更应冷静、客观与自省。
若想持恒,必有欠缺,人生切忌满;凡事莫求全,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人生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花看半开,酒饮微醺;饭吃八分饱,交浅莫言深。
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个年纪才懂得去细细品味,比如类似这种相濡以沫的感动和幸福。
笔记:和一位情路坎坷的朋友聊天时他说,年轻时不懂爱情,以为轰轰烈烈,不顾一切的感情才是真爱,殊不知是飞蛾扑火,焚了自己,也烧了别人。
百转千回后才明白,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平凡与琐碎才是日常,柴米夫妻,粗茶淡饭,平平淡淡的日子,才是世间最最稳妥的幸福。
由此想起诗经《女曰鸡鸣》里的那对夫妻,在黎明起床时的呢喃细语,活泼、温情,全诗浸透着满满的幸福感。是的,任何幸福都离不开鲜活温润的生活。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此生得遇良人,夫复何求!惟有知足与感恩!
《名言佳句词典》:人们常以为清闲就是幸福,其实清闲正是生命力的浪费与萎缩。偶尔在忙碌中有点清闲的机会,那是休息,也是收获和享受。但经常的清闲却是生命的僵化,所感到的将不是清闲,而是消沉。
笔记:深以为然。一个人太过清闲,不是幸福,是一种灾难。
在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以为是天赐好命,实为命中之劫。
茨威格说,“命运馈赠的每一份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今天你所浪费的每一寸光阴,都会在日后的生活中被重重惩罚,现在你将时间花费在哪里,你的生活就走向哪里。
想要怎样的生活,就努力去创造,不要奢望从天而降,也不要指望别人为你实现,那都是妄念,自己才是幸福生活的第一责任人。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心静身动。心静不生是非,身动是生命之源。
永远信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一条歌曲热评:我问妈妈不结婚可以吗?妈妈说,如果外面烟花四起,街坊邻居饭香味溢,大街上一家人手牵手,你能忍住不哭就可以。
感悟:对此,有切身体会。
N年前,为之奋斗的一切归零,人生跌入谷底,对于未来恐慌而茫然,那段时间是自己生命中的至暗时刻。
那时最怕过节,如同过关,因为在年节面前,你无处躲藏,痛苦会被全然唤醒,想再装傻都很难。
正值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忙团圆,我以为,一个人过年也没什么,但当外面鞭炮声齐鸣,烟花乍现在夜空时,那一刻,我的泪水奔涌而出……
外面有多欢庆,屋里就有多凄清。真是应景了那首婉约之词,凄凄惨惨戚戚,那次第,怎是一个“惨”字了得。
禅语故事《拈花微笑》:佛在灵山,众人问法。
佛不说话, 只随手拿起一朵金婆罗花,示之。
众弟子不解, 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只有他悟出了“道”。
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道”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寻常事物中,庄子说,道在屎溺。
大小便中都有道,还有哪里不可以有道呢?无处不有道。
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
笔记:大道至简,道不远人。圣贤自古皆慈悲。
以前读书喜欢快,喜欢多而杂,会制定年度计划,但读着读着,就开始精读,慢读,重读,不再追求多和快,反而在为读书做减法。
但是,如果读书没有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不能因为现在的见识而否定从前,因为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不断突破认知桎梏向上升级的过程。
一位禅师这样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的确,一切书籍与经典,都不过是敲门砖,借由此敲开大门,唤出其中的人来,那个人,就是自己。
由此想起一句话,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是为了遇见你自己。
我们生而为人,终极之使命就是遇见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