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按钮被按动的一刻,感受情绪能量带来的礼物。
同一场域,1天中,升起3种情绪(自己的+别人的),带来3重反思,现出大千世界,万有不同。
首先,自己的部分
如前一天分享中所讲:所有的相聚,无论怎样的过程与体验,都要面对别离一刻。
由此,在面对“聚散终有时”这样的人生真相时,很多人会习惯性地选择逃避。那些平日重情的,甚至在开始前,已打算全然抗拒,希望通过少有交集,保持距离,借此不让自己再度经历『伤别离,心难过』。
而最后一天的本沐,还是不小心中了『️自证预言』的魔咒。貌似因为舞动导致的岔气儿,实则更像一场小小的跌落(fall)。
还好,“道行”仍在,提醒自己:
陷入负面情绪的一刻,又何尝不是我们收礼物的时候呢?
遂说服自己,主动归队调频,选择相信场域与生命自有的能量,全心与团队共振,再然后,不期然间,之前蓄势待发的『难过』,便如遇劲风,似霾散去,不复所踪。

其二,『她』人的部分
下午小组分享时,我分享前述自己关于“难过”的觉察心路。预料之外的,不想振出助教,也是我的好朋友CX老师的眼泪。完全无征兆的,一时间我懵擦擦迷惑惑,直到她边讲边大声道出我的名字——
“刚才听到水沐在分享她的『难过』,太好了太好了!
要知道我常常觉得水沐太强大了,我都不知道怎样可以帮到她。
这一刻的她,勇于表达真实自我,展露脆弱。为你高兴,为你喝彩!!”
是的,我有资格难过,我更有资格表达脆弱。
在安全的场域里,坦露脆弱,是幸福,更是通向更有力量、更美好自我的晋阶。

其三,『他』人的部分
第三种情绪,我把它称为非正面表述的“在意”。
一个人,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与表达,包括我们关于心的归属与划分,“对方与我”,是否更同质同类,还是彼此扩容的挑战,都不妨碍我们称其为“在意”。
在这种在意里,可以是正面的喜爱,也可以充满了防御,因无法同频,而似乎无解。
比如,4天课程尾声部分的一个提问,来自一位认识时间较长,但交集不多的伙伴,因为自我在认知上的修行功课,一叶障目,一直障碍着,让我无法发现对方作为生命自身的美好真相。港真,我也不知道我错过了什么。
总之,整个事实的呈现,人们看到听到的是——
在他提问过程中,本沐小小声接了一个下茬儿,“你觉得呢?”,四个字的力量,直接振动出他的感受,当众请我噤声,并说MIC在他手里,现在只可他讲,还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与他之间,有前因“故事”……
哈哈!挑战吗?!
未及我回应表态,你猜我好爱、也好爱我的师姐思怡大导,如何借由我“支持”他:甫等他说完,便直接借超哥秋姐处理类似案例的方式,反问了这位小可爱先生一句——
“你觉得,这时的她(指我),更像谁?”
是的,此时的焦点转向,将小可爱先生外求的情绪,回问去自我探索的方向,如此珍贵的现场实案、教科书般的教学与实战技巧,太可以有!又怎能不赞!

当然,从来会"干'坏'事儿,还能自圆其事儿"的我,自然要跟进后续。
待到全场已在最后省思与离别的氛围中,淡然伤感,同时还饱含着有关美好的不熄力量感与体验,如蕴如烟,轻漫在每个人心田。
此时穿过人群的我,从后面一边轻拍了一下我们“小可爱”先生的肩,一边亲切且如邻姐般的语气,一边直接真诚表达:生气了哦?!道歉道歉,(本沐刚才搭茬儿的行为/言语)让你不舒服了吧!……
再然后,默契且不留遗憾的,我们很快和解,并参与到全场整班伙伴共围的大圈里 ,共同携手,缓缓感受心中的不舍与祝福,外加离别时的温暖拥抱。
是的,看见每个生命都有表达自我、勇于say no的勇气,而不再为了别人的评价而“好好先生”,这份不一样的驱力,一如生命本身一样珍贵和美好。
与此同时,我也对自己的感受与成长负责,身体能做到的,反向作用于大脑🧠,放下心防,走向融合。一如超哥常常说起的:
冲突的唯一意义,就是提醒我们去向整合、融合。
正面收妥了对方的“在意”、这份不期然的礼物,无论过去都错过了什么,现在的我,已用心将这份”在意”珍藏,借由不同,发现生命中更多的美好,转化成去向未来征程的行囊宝藏。

我是水沐,纪伯伦说『爱,直到分别的时刻,才知道自己的深度』,是的,这世界从来爱我。
无论怎样,焦点回归到『爱』的核心,看见大千世界中,每个珍贵生命、每种具体表达方式内隐的能量,显化出“生命、力量与支持”这份原爱的礼物。
更愿:我们始终拥有彼此的信任,照亮前路,同期未来,共创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