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隔离在家的日子,我闲来无事便取了纸笔,坐在太阳底下研究稿子。
邻居大伯看见了,问我:“你不是已经上班了吗,怎么还要学习?”我一时语塞……
他们也许不知道,现在的招聘网上,30多岁这个年龄层的人已经上了很多企业的黑名单。
除了身(bu)体(neng)跟(jia)不(ban)上等原因,更多的是,他们被认为跟不上新潮流、新思想、新技术。
国家落后了会挨打,个人落后了会失业、会挨穷!“终身学习”已经不再是种个人选择,而是这个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陷在知识的泥沼里不知怎样得到它们,推荐阅读这本《学习之道》,看完它我只觉得自己以前都白学了!

下面我将模拟一个人的学习场景,对书中的主要学习策略进行简单说明。
策略1:专注与发散思维模式交换使用
小明按照提前拟好的“每日学习计划”,开始学数学。集中精力学了两个小时后,他在一道题上碰了壁,百思不得其解,干脆放下笔去散步。
没想到,半路上解题灵感自动找上门来……于是,他赶紧跑回家接着解题。
这个例子里,小明集中精力学习时,就是在用专注思维。而散步时脑海里浮想联翩,就是发散思维模式,最常见的发散思维就是你上课走神那会儿。
散步、睡觉、坐公交等都有助于帮我们从专注思维模式切换为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最有利于提升创造力,帮我们获得灵感。
策略2:重复回想、刻意练习,将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
还是以小明为例,在理解并记住了一个新概念后。当天睡前,小明又在脑子里回想了一遍;之后过了几天,再次回想;几周后,再次回想。
如此重复加深我们脑中对新概念的印象,最终它会由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否则过不了几天你就会忘掉它们。
千万不要以为你在重点概念上作个标记就算记住它了!(反复做测验和回想是一个道理,但不要过于频繁,时间间隔很重要。)
策略3:联想助我们提升记忆力
比起反复读一首诗,小明发现在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后,在脑中联想诗里的景象能让他记得更快。
类似的方法还有,搭建空间结构模型(想象要记住的东西放在家里的什么位置),编顺口溜
书中还介绍了怎样避免拖延,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考试等,如果想了解,建议自行阅读。
闭上眼,回想我刚才讲的三个学习策略,你还记得它们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