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很难, 真的很难。
不难就不是手艺了。
身边100个人,有没有20个可以每天输出?
朋友圈里数了数,有12个。
写到绝望的时候请记住:
写作不容易,也不有趣, 但笔下有财富千万,性命千条,不可不察。
写作是一个力气活。
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办?
硬写。
把屁股塞在椅子里,写不出1000字不抬屁股。
写我所知道的那一点点,但把它写得越细越好。
写看法,先写自己的看法,再想像别人不同意我的话,是什么样的看法,也把那看法写出来,再用我的看法来说服那个看法。
写事实,把事实细细地描出来,再多问个为什么会这样,再把为什么给回答了。
写故事,用不同角色的角度,把故事分别讲一遍,正面、反面、侧面,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一直写,有空就写,想写就写。
写的欲望,就是天分。
硬写,还是写不出,怎么办?
多读书,每天读十万字,就能写1000字。
一个人除非有好的思维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然,难有高质量的输出。
阅读前:我会问自己
1、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得到什么答案?
2、书中针对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法论和解决办法?有哪些是我以前知道的,有哪些是我以前不知道的。
3、拿到这些方法论和解决方法我准备如何去实践,解决自己的问题。
任何一本书都是主题-框架-内容-段落-句子-细节的写作方式。
带着问题来看书,速度很快而且有效
阅读时我很少做笔记,直接带着问题找答案,答案与你设想差不多可以加速阅读,有出入就要花点时间看细节。
关于读书笔记
我的读书笔记也是我的写作框架,问自己3个问题:
1、我为什么读这本书?找准自己的问题。
2、书中针对我的问题给出哪些方法论和解决方案。
3、我是如何思考方法论和如何实践。
写作赋予了我第二次生命。
它让我深切体会到,一个能读会写的人,他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深度一定比常人更凌厉,他的行动能力更强,做出选择的质量也更高。
写作不仅能让我学得更好,还能让我创造出新的事物,以及获得由此带来的各种好处。
作者销售的是他自己。
清晰的思考成就清晰的写作。
读者只看到了自己想要读的,我只是为自己写作,不用讨好读者。
经验和知识最大的区别,经验是朴素的,而知识是结构化的。
结构化是思维的需要,只有从朴素经验中抽取出结构化的模型才方便思维加工和学习传播。
结构化才是学习的真相,把书上看来的知识、自己的经验以及感悟,整合成结构化的模型才方便大脑的存储、提取、加工和运用。
我们吃鸡肉、鸭肉、牛肉,都得将其消化变成自己的肉,消化过程势必要破坏食物原来的结构,然后用我们自己的RNA把蛋白质碎片重新整合成自己的DNA细胞结构。
用大妈都能听懂的语言来解释专业问题,
选择一个想要理解的概念,写在纸的左上角。
设想一种场景,我正要向一个新接触这个概念的人讲解。
如果感觉卡壳了, 就回顾一下学习资料,直到领会得足够顺畅,顺畅到。
可以在纸上解释这个部分为止。
为了让我的讲解通俗易懂,简化语言表达。
写作分成创作者、继承者、发扬者、集大成者,不是从0到1的原创才有价值,集大成者也有自己的贡献,打破结构,再创造也是新的物种。
读完之后,留给读者一个,全新有启发性的观点,一个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