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原文】
1.5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②,节用而爱人③,使民以时④。”
【注释】
①道:通“导”,引导之意。此处译为治理。千乘(shèng)之国: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兵车。春秋时期,打仗用兵车,故车辆数目的多少往往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强弱。千乘之国,即代指大国。
②敬事:“敬”是指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即今人所说的敬业。
③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
④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里是说役使百姓要按照农时,即不要误了耕作与收获。
【翻译】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解读】
从政应遵循的原则
孔子这句话,意在告诉大家从政应该遵循的三大原则。对于一个执政者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才能让下属心甘情愿地跟着自己,在本章中都有提及。而且,这几个观点全都围绕着同一个对象,那就是“人”。只要执政者以“人”为本,有效团结和控制社会或组织中的人员,那他就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即便是现今,他所提出的这种管理原则依然适用。具体说来,孔子在此提出的是从政应遵循的三大原则。
第一,“敬事而信”,这是从政应有的态度。可以将其拆成“敬事”和“而信”两部分理解,先来看看“敬事”。敬事,按照现代话来说就是敬业,小心谨慎地处理自己负责的事情。“敬事”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态度,更是一种内在的感情,成为人性的一部分。比方说,清朝雍正帝,平均每天要批上百道奏折,于国家之事不可谓不尽心。因此,他在位期间,国富民泰,鲜有怨言。至于“信”,是在敬事的基础上取信于人。若想争取下属或民众的信任,最重要的是信守诺言,及时兑现诺言。
“敬事”和信用密不可分,前者往往是后者的基础,比方说,在两军对垒之时,好的将领总是会身先士卒,这就是“敬事”。在这种模范将军的带领下,他的手下还会有谁不信服,不愿意跟着他奋力拼杀呢?只有敬事,并取信于下属,工作才能顺利展开,事业才能获得成功。
第二,“节用而爱人”,这是从政者应该掌握的治理方法。若是按照孔子的本意,“节用”就是指一国之君应当节约财政开支,不要乱搞铺张浪费。否则的话,一旦有外敌入侵,就会遭到灭顶之灾。当年的慈禧太后为了给自己庆祝六十大寿,擅自挪用海军的经费,致使北洋水师没有炮舰可用,最终兵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若是在现代,作为一家公司的领导,则要注意开源节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给自己的公司留下充足的流动资金,或是用于研发新项目。即便发生一些重大损失或意外,多元的发展或是充足的流动资金,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另外,节用的目的就是“爱人”,对自己的下属有着足够的爱护和体恤,时常带给他们一些安慰和鼓励。倘若在公司内部,优秀的员工全都跳槽走了,做领导的都成了光杆司令,就算公司的实力再雄厚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做好领导,应当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方法。
第三,“使民以时”,这是从政者必知的基本要求。这个“时”并不同于时间的时,你可以将它理解成恰当的时机,也可以理解成恰当的做法。作为领导者,在用人的时候,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什么人才是最合适的。比方说,秦始皇连年征用农民修长城、造陵寝、盖阿房宫,致使农民们田园荒芜,难以为生,除了造反,实在别无他法。秦朝是这样,隋朝也是这样。再看看现代的企业,有许多企业主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常常逼迫他们进行无休止地加班,导致一些员工心理压力过大,以致出现自杀现象,显然是使民过度了。好的领导者,不能一味追逐利益,还要时常关怀部属,让他们到了公司有回家般的亲切,这样他们才会对公司有着更大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