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是十个理念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十个理念如果只能记住一个的话,就是要牢记“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
不把别人当人,也不会把自己当人(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时时反省自己、提醒自己)
一、 人性: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是正常人性的表达,因此不要去作价值判断,要想着如何去打动求助者。
如果反之,则是神。如果过于注重对神的宣传,如:好干部、盲打护士,只会给大家造成心理落差,从而对相关群体造成更多负面影响。
要先把求助者咨询成人,先回到人性的状态——能趋利避害。
二、人的“病”与“病”的人
以病为主还是以人为主
人的“病”:医务工作者看到的是人的病,只看病不看人,所以叫求医问药。(医生对病人属情感隔离状态)
病的“人”:心理咨询师眼里看到的首先是人。求助者通常会认为自己的病大于人,此时先要改变求助者的认知,使他认识到人大于病。(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者对自己都不应处于情感隔离状态)
情感隔离的例子
例1:脑外科大夫下午刚做了一例手术,晚上吃火锅依然点猪脑花吃。
这名大夫在手术时先对病人进行了情感隔离,因为只有先隔离了情感才能有理性,这也是大夫不能给自己的亲人做手术的原因,因为面对自己的亲人,很难做到情感隔离。因此医生不能视病人为亲人,但可以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病人。
例2:一位母亲要求孩子每天放学后晚饭前背30个单词,并说坚持100天,就能记住3000个单词。
这位母亲此时处于理性状态,但隔离了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机器人,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