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文章】那年中秋的月饼
【文章作者】丘豸漫步
【文章来源】伯乐推文
“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
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大街小巷弥漫着桂花的香,家家户户品尝着月饼的美味……
华夏子孙遥望着圆月,共同祈福国泰民安,团圆幸福。
也在这一天,“我”又想起了《那年中秋的月饼》。
那年的家乡还是公社化,社员们一起集体劳动;我们过节的饺子肉是大队统一分发的,香香的月饼是爸爸用工分换来的……
可是“我们”一家五口,却过了一个难以忘怀的中秋。
想知道缘由,请阅读原文。
一、 开篇简明、首尾呼应
久远的往事,难忘的记忆。这是文章的首句,这句话,既开启了文章,又概括了文章;“难忘的往事”就是这篇散文的“神”。
正是有这句话做了铺垫,下面的文章很自然转入回忆。
文章的结尾:“多年后,妈妈还会时常想起这段往事。我成家有了孩子后,妈妈又常常讲给她的孙子听。”
为什么“妈妈会讲给她的孙子听”?这也是暗指了“难忘的往事”。
二、娓娓道来、详略得当
如:“我上高一的那年,弟弟也上初中了。我在县里读高中,弟弟在乡里读初中……”
作者用了讲故事的语气,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如:“农历八月十四那天,学校上了半天课……生产队已经开始秋收,进入了三秋大忙时节,队里的男女社员都上了地。”
这一段说了时间和大概的情况,作者用略写作为过渡。
如:“我到家的时候,家里是锁头看门。我跳过大门进了院子,从窗台的破瓦片下找到钥匙,开门进了屋。”
这段的详细描写,特别是对“我”的动作的描写,像电影镜头一一展示,这样写,突出了“我”对当年发生的事记得很清楚,是“难忘的”。
如:描写妈妈包饺子,从准备了哪些食材、到母子一起动手包饺子、再到煮饺子和吃饺子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详写。
突出包饺子是那个年代不常见的事。
……
三、两处起伏、带着心酸
第一处:“锅台上有一个泥盆盖着帘子,我好奇地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块猪肉!”
“我心里不禁有些失落。……妈,不是分了肉吗?怎么不放点肉呢?”
“妈妈有点歉疚……”
作者让“我”从一进家门就开始期待吃肉,结果却拖到了第二天的中午。
通过作者心情的起伏,对比着妈妈的歉疚,让读者体会到一个母亲无奈的心酸。
第二处:是五个月饼的分配。
本以为五口之家,分五个月饼,正好是每人一个。
可是当我回到学校,打开书包时,却发现了两个月饼。
原来,出力干活的爸妈和姐姐,他们三人只留了一个,却给了学生的“我”和“弟弟”每人两个月饼。
于是,我决定留下一个……可谁知,留下的月饼长毛了,不能吃了!
这个起伏,带着冲击力,来表现物质的匮乏,没有影响家的温暖,浓浓的爱在父母儿女间涌动。酸涩里带着感动。
这些都让读者去感悟:该怎样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