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个喜欢争论的物种,以凸显自己的认知广度,随着碎片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知识点往往我们都被断章取义了,在手机上获取的那点零散信息还自诩了解,甚至挑战专业甚至权威,这就是把个别现象当做否定大概率事件的理论,往往是赢了口舌之争,乱了真理长存,还自以为是的美其名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十多年前,我坐在公交车上听见两个在校大学生在讨论就业还是考研的事情,生活在那个无忧无虑的年龄当时也给整车带来了一股青春气息,但当班的公交车售票员(那个时候还有公交售票员)的突然很随意的说:“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哦!我们这上周还来个大学生,领导还喊我带他卖票,我就看到有些人也没有读啥书,还是一样挣到钱了”,一句不经意的话让我特别注意到了这个售票员,如果能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油”,长时间在公交车上让他长了一头油腻的秀发,油渍汗渍浑浊在一起形成了一脸的自产面霜,油渍点在他的工作服上不规则的分布着,估计原材料来自于工作期间草草应付的午饭或者晚饭,大腹便便是标准配置,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但是按现在的流行语来讲:一个标准的中年油腻男;一副油腔滑调中带出对社会的不满。我庆幸他那句酸楚的吐槽对象还是两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会受太多的影响,甚至根本不会去听,但我也希望这两位莘莘学子在以后也不要被此类人士所影响左右,因为他虽然说的没有错,但是毕竟是小众个案,不是普遍现象,可能一个大学生去当公交售票员有大材小用的成分,但我们有是否得知,这名大学生是否是公交公司领导准备培养的干部,让他到一线学习体验呢?而即使这名大学生今天跟在一线售票员工作,未来可能他也会去同时选择其他更多的工作,职位,行业,因为他的学历让他会在社会上有更多的选择权;同时那名油腻售票员说的没有读书也挣到钱的话我相信也没有任何的欺骗,但一定是少数,相信大家更信奉哈佛校训中有一句很务实的话语“教育程度决定收入”。
我在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习惯量化(也就是用数据说话)。数据更有一些说服力,也少了一些无谓的争论。给了我们更多的理性思维,而不用被茶余饭后的一些管中窥豹迷失了一个应该有的三观,数据的冰冷会给某些人带来非主观上的伤害,但获得的是更多对哪些兢兢业业的工作者的肯定,以后不会再出现那种“干得好不如说得好”“选择大于奋斗”的的理论。
一句话,一切用数据说话~保证工作的真实有效性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