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们说到寒浞陨落,少康复国。根据相关典籍记载少康放弃了基础设施完善的夏朝旧都斟鄩(洛阳盆地故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处),而是选择在当年岳父虞思赏赐给自己的封地纶邑(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东南三十五里)重新建都。就从这一点看少康真是一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给岳父送了一个这么大的礼,有虞氏部落这就算一下子从穷乡僻壤变成一线城市了,首都的辐射效应那还了得,坐拥首都之利有虞氏一下子跃升为天下一等一的豪强。此时的少康也因为这次以弱胜强的复国之战在天下树立了和他先祖大禹一样的威望,各个部落的首领纷纷表示归附进贡,其实说直白点就是少康打败了天下人认为最强的势力寒浞,纷纷来归附强者而已。说到这里说句题外话,我们看后世朝代每次新旧势力更替时新势力都是打着上应天意,下顺民心的旗号,其实看透了就一句话:成功就好。成功了我就有话语权,你失败了就算你再有理,可是你已经死了。
我们的新任夏王少康确实是一个能够深刻吸取前人教训的帝王,如此强大的寒浞势力竟因沉湎享乐导致民心动摇迅速败亡给予少康内心极大的震撼,深知靠武力来使天下人臣服无法长久,民心所向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少康在位期间始终兢兢业业,宽仁爱民,天下人期盼已久的和平时光总算到来了,夏朝再度兴盛。在位18年后少康眼看自己的老岳父有虞氏部落势力不断坐大,为了避免天下再次陷入动乱,有意想消弱一下这个天下一等一的外戚,把都城迁到了原(在今河南省济源市) ,三年后少康寿终正寝,终成一代英主。其实在我看来作为百姓的我们始终都是历史无名的主角,作为人口绝大多数的我们推动着新旧势力的不断交替,见证着一个个人杰的兴起与陨落。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少康死后长子杼即位,这位夏王当年也是寒浞败亡的见证者,再加上少康在位时肯定没少对这位未来的夏王谆谆教诲,即位期间延续了宽仁爱民的政策,国力蒸蒸日上。当时东夷族对夏王朝不服,虎视眈眈,成为夏朝的心腹大患。为巩固夏王朝在东方的势力,杼在即位五年后把都城从原东迁到了老丘(今开封东北)。随着生产力不断的发展,夏王朝迫切需要扩大领土,我们的夏帝杼毕竟也是当年在战乱时代成长起来的,骨子里的血性与豪横尚存,认为与东夷族开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亲自率军东征,一直把夏朝的疆域扩大到东海之滨,并且杼生日那天还得到了一只预示着国家要走向兴盛的九尾狐。这里插句题外话,其实狐狸在秦汉以前一直都是被认为祥瑞的,我们的先辈面临艰苦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他猛兽的威胁存活率实在是低下,自然就会羡慕那些生命力和生殖能力强的物种,像狐狸一胎能产6-12只,得到人们的崇拜并不意外,后世人们存活率大幅度提高了不再崇拜狐狸才慢慢开始妖化狐狸直到如今这观点不也是如此。总之夏朝目前看来一片顺天应人之景,我们下回就来说说夏朝在不知创业艰辛的新一代夏王掌控下又会走向哪里,欢迎关注,每天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