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之道家庭养育与学业生涯规划
把错题本换成进步本,把握点滴进步

把错题本换成进步本,把握点滴进步

作者: 司柳L爱己及娃 | 来源:发表于2018-02-18 16:36 被阅读238次

    群里在讨论学习方法和错题本。

    在周末好好实践了一下错题集方案,两个小时分析了5题,看似效率不高,但经过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后,第二天刷题,正确率达到90%。

    错题本,是学校学习中常见的一个工具。用好这个工具,理论上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少即是多的效果的。

    为什么能有这个效果?

    • 自己的个性化错题集,是量身定做的教材,更有针对性。

    • 为解决未知问题打基础,少即是多。

    也有这么一个观点:

    错题本有适用范围,那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试卷中的基础题考不到60%以上的同学就不适合用。这些同学应该先打牢基础。

    持这个观点的人是觉得错题本最大的作用是帮助查漏补缺,如果一个人的基础知识太差,在知识点不清晰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到准确地分析缺陷所在的。这个时候用错题本的意义就不大了。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是知识体系的问题,错题的价值体现得不明显。

    那如何更大地发挥错题的价值,结合进知识体系里面呢?

    于是我把错题本扩充成——进步本,把知识体系容纳进去。
    作为极简主义践行者,能用一个本子解决的事情,坚决不用两个本子。

    这篇文章就是我关于“进步本”这个工具的设想。

    它的作用是:梳理学科知识体系,再运用知识体系解决问题——解决当前问题,为解决未知知识打基础。

    所以,这个工具要做三件事:

    1. 知识体系搭建,明确学习的边界。

    用导图、方格笔记法等方式来加工信息,以能加深理解、便于查阅、复习为目的。

    吴军在他的《硅谷来信》中说过:要想在事业和生活上有不错的发展,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以及了解自己的方向。

    有这么一份知识体系地图,就知道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未知还有哪些,接下来学习的方向在哪里。

    这点解决的是:从未知到已知。

    1. 借助知识体系,解决具体问题。

    包括经典例题、错题。

    这点延用传统错题本的做法,解决的问题的是:题目从错误/误解到修正,从不够理解/模糊到增进理解/精确。再增加经典例题。

    1. 后期刻意练习的参考本。

    作为事实材料,帮助学生的知识掌握从不够熟练到流利。

    由错题本改为进步本,另外的考虑有:

    一是正向引导,超越此前就是进步,跟自己比较。

    二是本子中不只有错题,收集错题不是目的,借助错题来解决问题、获得进步才是目的。

    简单地以英语和数学举例,进步本有如下内容:

    进步本的设置和记录

    有一个妈妈为她一年级的娃做了一个很棒的错题分析,既很好地展现了原来错误的地方,又查找了原因,并做了巩固练习,逐条过关。

    还有一点很有趣的是:为了减少孩子的排斥,这个妈妈用了漫画的形式来分析。

    这都是很值得借鉴的,有趣比有用更重要,有趣是开门的钥匙。
    具体每道题的形式可以具体再分析,这是篇总论,或者说是:设计稿。

    在进步本的设置上,我的设想如下:

    配置

    从一个活页本开始积累,多了再把科目分出去别的活页本里。

    善用活页本的标签页,用以区分科目、已会、不会。

    还要学会利用便利贴把一些相关的考点、解法及时补充进去。

    活页的好处是:灵活,随时增删、随时调换位置。

    记录什么和如何记录

    1. 知识体系搭建

    来源:课程笔记、自己的思考。
    参考方法:思维导图、方格笔记法。这两个方法都有专门的书籍可以参考,这里不展开了。

    2. 问题的解决

    椰子婷总结过:做题目,可以锻炼几层能力——1是理解能力;2是转化能力;3是推导能力;4是抽象剥离的能力;5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层层递进,不能跳级。

    结合橙汁妈妈的问题解决过程一图:

    解决当前问题用到1、2、3种能力。解决未知问题用到4、5种能力。

    首先来看解决当前问题。

    进步本收录1:经典题目、经典的解题方法。

    这是一些提供思路的题目,例如按你的常规方法用时10分钟,而答案的方法用时5分钟,这些题目就很值得记录下来,后期通过复习来熟练新的解题方式。

    进步本收录2:错题+解决方案。

    注意3点:

    1. 有选择地收录错题,那些不是因为知识结构和运算逻辑做错,而是因为时间安排不当、答案抄错、计算出错等对未来题目没有参考价值的题目,不用收录。

    2. 灵活收录题目,实质大于形式,可剪贴可打印,可画可勾,只要排版清晰、有助于自己查阅即可。你的错题本不是为了出版而抄写的。

    3. 更注重思路的梳理,而不是正确答案的抄写。例如,演算步骤决不能省略,跳步很可能造成思维混乱,且不能在发现结果错误时,及时找到错误原因。

    接下来是解决未知问题的准备:找到问题本质

    第一步,对错误进行理性思考,区分为3类:

    1. 知识体系相关,即是查漏补缺。这点要求学生要能够分析考题的知识点,对应在知识体系哪个位置,可以使用何种算法、策略来解答。

    2. 逻辑运算相关。

    错题就回忆原先的解题策略是什么,为什么错了、当时是怎么想的、正确的解法是什么、以后应该注意什么。要注意老师的分析评讲,该题的引导语、切入点、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等等,标注在错题旁。

    不会做的分析知识点的连接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学会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学会分类,把类似的题目放在一起仔细比较。

    1. 情景状态相关。

    “马虎”、“粗心”、“发挥失常”等似是而非的理由只能自欺欺人。
    审错题?算错题?抄错题?时间不够?草稿不整洁?读题跳字?有具体的原因才有可能在未来规避。

    第二步,预防下次犯错。

    1957年,Polya教授在其著作《如何解决问题》中提出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熟悉问题、深入理解问题、探索有益的念头、实施解决方案和检查回顾。

    后来在1986年,两名教授对Polya教授的方案做出改进,用来帮助对数学学习有障碍的青少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具体方案为:阅读问题、用自己的话重复问题,用图的形式画出已知和未知的条件,写出已知和未知的条件,然后提出解题方法,估算答案,计算答案,检查答案。

    1. 根据第一步的数据制一张统计图,统计出错的步骤集中在何处,为下一步的刻意练习提供事实材料。

    2. 再进一步,根据上面的信息,制定个性化做题程序。

    例如把程序优化为:阅读题目,圈出关键词,画示意图来标记已知(包括暗喻)和未知,再用思维导图来列出已知和未知的条件,把问题简化为“已知……,求……”。然后寻找合适的算法(公式、定理、规则),计算答案,检查答案。

    在寻找合适的算法和检查答案等地方,还可以再细化。
    这么看下来好像很复杂,熟练了之后,有些步骤就是几秒钟的事情。

    刻意练习获得流利

    在《怎样用不时髦的方法学好初等数学》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位女性,一直到26岁数学都很差,26岁这年突然发力,居然重返大学改学了理工科,数学成绩很好,后来还成了工程学教授。

    她的关键经验是“流利”。不用过分强调理解,要强调流利。多做题,专门找自己不怎么会、但是努努力又能做出来的题目做,一直做到很流利为止,再去做更难的题目。这种有针对性的重复训练效率最高。要自己在家下功夫,把握自己的节奏,别管老师讲到哪里。

    从这个故事里,结合我用刻意练习的方法来使用进步本,我获得了一些启发。

    要做到刻意练习有2个关键点。

    1是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这一步在进步本的记录里面做了。

    2是要有大量地持续练习,乔希.维茨金《学习之道》中写道: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结合上面学数学的教授的故事,得出利用进步本来复习、刷题的节奏和标准。

    复习、刷题的节奏和标准

    1. 标准是:流利。

    多做题,流利就是题感,就是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已经很熟练了,形成条件反射了,这可以解决解题速度的问题。刷题的价值就在这里。

    而且必须动手练习。
    单纯看一遍、看几遍以为自己会了,重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做不出来。
    如果是题目——必须重做。
    知识性的内容——默写一遍。

    1. 根据记录阶段的统计表,有目的地刷题。

    刷的是自己不怎么会、努努力能做出来的,就是跳一跳、够得着。一直刷自己已经会的题,只是低水平勤奋、感动自己而已。

    1. 把握自己的节奏,这就要自己心里很有谱了,才能循序渐进地按自己的节奏来。

    心里有地图,这点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有知识体系,要用活页本来做进步本。会与不会的题目可以动态调整,相类似的错题方便归类。

    刻意强化逻辑思维、知识联结能力

    在《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 learning Brain》这本书中,作者提出4种方式学习这个世界:联结学习、模仿学习、因果学习和类比学习。

    应用进步本,可以锻炼联结学习能力。充分联结以前的知识为现有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长期以往,各个知识点就像神经网络一样,融会贯通也会出现。

    1. 每有新的错题,要回顾旧的错题,试图寻找联结。如果出现新的灵感,及时记录在进步本上,或者用便利签增加进去。

    2. 整理进步本时,有意识地询问自己:

    这个方法还可以用在其他问题上吗?
    你能想起与此相关的问题吗?
    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归属于一类?
    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验证这类问题?

    1. 怎么知道自己的逻辑训练合格了?

    吴军在《硅谷来信》中这么回答:

    对于读完初二的学生,学完几何数的前两章,即了解了点线面等基本概念和几何学的五条公理,自己合上书能把全书所有的定理推导出来。

    最终的样子

    1. 知识地图/个性化教材

    知识体系+案例(错题、经典例题)
    思维漏洞统计表

    1. 进步痕迹,成就事件库

    击破一个个问题,记录下每一个进步,建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以小带大,获得对自己的自信。

    北大博士核聚总结的他的进步本可以获得的,我想我的进步本也可以做到。

    当大脑中有足够清晰的概念,足够清晰的命题,足够清晰的图像,足够清晰的成功案例,足够清晰的失败案例的时候,你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丰富的理解。

    例如对知识的直觉,对题目的直觉。看到一道题目立即有了思路,但却暂时无法说出这个产生思路的具体过程。等等。

    继续后续学习内容时,感觉思维更清晰。做同样类型的题目,思路来的更快,能做出来。甚至不同类型的题目,更快有思路。

    对事物认知更加精细化。以往注意不到的细节,能够注意到。例如许多错误发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因为漏掉一个词,或者误读了一个词,而产生的理解题意的错误,造成全盘错误。


    小学生开始如何用好这个工具?——大人帮助和引导。
    大人帮忙记录 --> 讨论思考、记录 --> 小孩独立思考、记录。

    循序渐进。
    正如进步本的本意——循序渐进,把握可以把握的点滴。

    以上为我的个人认知,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橙汁妈妈(微信号:chengzi20252025)的时间/知识管理2群:椰子婷、盘盘妈、橙汁妈妈等
    核聚的进步本
    吴军得到专栏《硅谷来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错题本换成进步本,把握点滴进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wm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