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的连接

爱的连接

作者: 阡陌暖春微风正好 | 来源:发表于2020-04-28 10:40 被阅读0次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感悟

    因为一句话选择一本书,就是那段风靡至今的一段关于为何要求孩子好好读书的话,书中原文是这样的:“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句话写出了为人父母的对子女最明白的殷殷的期盼,也是孩子们所能接受的有力的教导。在我小的时候,我在周遭听到的关于为何要好好读书最多的话恐怕就是将来找个好工作,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因为父母辈们谋生的途径不一样。还会听到这样的话,为了争口气,光耀门楣。其实,人生漫漫,最后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内心的自己,心灵的安适、自由、充实。

    《亲爱的安德烈》共收录了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的互通的36封书信,在信中龙应台和儿子交流内容很广泛,有音乐、电影、民主、权利、德国教育制度、东西方文化碰撞等,。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通书信,他们以书信的形式进入对方的生活、时间和心灵。龙应台认识了人生中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在安德烈的自序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动:“谢谢你,谢谢你给了这个“份”——不是出书,而是,和你有了连接的“份”。通过这句话我看到三年的书信,儿子已经和母亲有了心灵上的亲密链接,而且感谢这段美好的岁月,于一个母亲而言,这是何等的欣慰啊!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又不敢声张的人。”道尽了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和孩子渐行渐远的无奈。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内心觉得隐隐的难过,泪水也涌上眼眶。虽然女儿还小,但是为人母亲之后,心便更容易被触动。然而,已经十八岁的儿子,在通过三年的书信来往中,本来如像水上浮萍被时间和隔阂各自荡开的两个人、两国人(安德烈在德国长大),在龙应台做了努力尝试后,得到了同等的回报,他们又互相认识了彼此,走进了彼此的心灵。这是一种何其幸福温暖之事啊!当我看到这样皆大欢喜的结果时,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好了很多,孩子脚步和身影的渐行渐远是必然的,我们能做的也是找到和孩子心灵连接的“份”,共同参与的“份”。爱不是牢牢抱进怀里,更多的是懂得、尊重、互动。我希望有一天女儿十八岁了,我们依然可以秉烛夜谈、相拥而笑、互相尊重。

    “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这是第35封信《独立宣言》开篇龙应台引用儿子的话,龙应台说在那一刻,她仿佛看到电影里的经典镜头,就是面对儿子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电影中的母亲会气得发抖,给儿子一耳光,儿子夺门而去,母亲惨兮兮地哭。她说她也无法应付这局面,如同站在沙滩上有大浪扑来,自己无从躲藏,连趴着都会被击倒。但是龙应台是有智慧的,不会惨兮兮地哭。她列举了自己跟小儿子菲利普之间发生的很多事情,还做了实验,客人来到家里,眼里只能到家长,问孩子的话也都被大人回答。还有一次一大帮人在看海,舅妈问读大学的女儿要不要上厕所,龙应台也问菲利普要不要上厕所,被儿子反问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接下来还有一系列的对话。龙应台说这给她上了一节很震撼的课。回想在生活中,这种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大人往往喜欢迫不及待地替孩子回答问话,生怕孩子不回答尴尬,回答慢了不礼貌。还喜欢强迫孩子表演一些打扰她玩儿的所谓“才艺”,不过是大人虚荣心作怪吧!之前我也会犯这些问题,只要有人问女儿多大了,上什么班儿了,我总是会替她回答。直到有一次女儿说:“我知道我几岁了,我也知道我上幼儿园大四班!”我才发觉很多时候在和孩子相处时,遇到问题,她总喜欢说:“不要说,我知道这个……”代替,其实是一种统治,一种专制,是不肯相信孩子,不肯放手让孩子自我发展成长。每一个孩子脱离母体来到人世间,他便真的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把他当做真正独立的个体,给他尊重、发展、鼓励、认同。

    书的自序中龙应台这样写道:“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作者当然没有陷入这个误区,所以,她和儿子有力心的连接。愿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不拿爱当做不认识、不懂的借口,而是能够懂得“懂比爱更重要”因为懂是你需要所以我给你,爱是我认为你需要所以我给你。父母和孩子的人生旅程,无长相厮守,但是,愿通过为人父母的努力,在望着渐行渐远的背影时,与孩子内心那份连接却可以如风筝与线的关系仅仅相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的连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zm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