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之间都因缘相遇,相守。职业与人也不例外。
以前一直觉得师范院校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在我们那个年代,师范院校似乎是给填报志愿垫底的。无论从利益标准还是兴趣标准衡量,师范从来不是首选,而是填补空缺的一块砖。不止一次,听不止一个人说过:这分数,报个师范比较保险……印象中很少听说谁选择了师范专业是因为挚爱教育。
我高考时也不例外。因为师范院校相对好考,加上我的英文较于其它学科总是遥遥领先,就有些稀里糊涂地进了师范大学,又有些暗自欣喜,水到渠成地选择了英文专业。而当时心里并没有对教师这个行业有多么地憧憬和热爱。多半是给自己找一个将来好糊口的通道或是台阶。
在读研究生时带本校的本科生,第一次正式登上了讲台。记得当时第一堂课,我并没有很紧张。后来曾一度很奇怪自己本来经常没来由地紧张,怎会面对四五十双眼睛的审视还能镇定自若。最近心里才逐渐有了答案。
可能是和学生年龄相近的缘故,那两年的经历给我的讲台生涯一个良好的开端。时而还会收到学生郊游踏青等类似的邀请,但遗憾地是一次也没能成行。
那段经历中印象最深的是班里的一个高个子男生,长发至肩,脸庞瘦削。我习惯于对班里一贯沉默的学生多加观察,他是其中之一。不同的是他的眼神多了几分抗拒和怀疑,总是像一个漠然的观众,在冷眼观察着我的每一场表演。
面对这样的眼神,我本应会手足无措,不知所以。但现在想来,教师的讲台,那个几平米的地方像是有魔力一般,每次往那里一站,就像是披上了一层铠甲,平日里不甚自信的我可以瞬间转型,迎接任何冷眼和挑剔。
过了一两个学期,我欣喜地发现那个眼神有了温度,嘴角时而上扬,课堂里有了他的声音。对我来说,这比综合考评的成绩重要很多。我暗自欣喜,小心地接近他,给他适当的鼓励。最后离开那届学生时,他已经开朗很多。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转变还会偶尔出现在脑海。我时常欣慰地想,这转变应该是和我的努力有关的吧。
时光过了十几个年头,期间没有过为人师的经历,倒也不甚怀念。直到去年在这异国他乡又重新站在讲台那块方寸之地后才明白,我就是为这个行业而生的。
就像恋人两情相悦一样,一个人从事自己钟意的职业时会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与气场。冥冥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份适合他的职业。是否与其相遇的标志就是当你从事它时,你的气场是否会正向改变,是否心有愉悦,不惧任何困难;还有就是你是否能够积极地因职业而成长,每天都能够和更好的自己相遇。
自去年九月开始,我开始教授新移民英语。顾名思义,学生都是新移民或难民。难民,我在接触他们之前也曾有过偏见和顾虑。两年前新闻里说政府要接受一定数量的难民时,很多人惶惶不可终日,如引狼入室的感觉。但两个学期的零距离接触让我对他们的了解有了直观的印象,是立体的和有温度的。
我们生活中最难忘的往往是我们当初预期不会美好,而过程却颠覆你想象的那些经历。每个学期我都会遇到不同的学生,一张张鲜活的脸庞来了又走。学生们时而让人哭笑不得,时而让人灰心丧气,但最终还是有很多暖心的瞬间和故事留在了记忆里。
每个生命一场,过客云云。每一对,每一组,或每一群人的每一次相遇都不是白白的过去,总会留下什么值得回味。而正是这些美好的回味滋养着我们的心境……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