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君主论》:深谙人性,洞悉历史,马基雅维利打造欧洲帝王教科书

《君主论》:深谙人性,洞悉历史,马基雅维利打造欧洲帝王教科书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20-05-27 04:23 被阅读0次

    《君主论》:公然倡导君主做坏事、做伪君子,却成为人文经典

    《君主论》:深谙人性,洞悉历史,马基雅维利打造欧洲帝王教科书

    公元626年7月,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兵变,亲手射死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死于这场兵变。为斩草除根,他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女全数杀死。

    在儒家道德伦理中,这种行为是很难辩护的。或许因为心存歉疚,李世民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得到了后人的谅解。杀死兄长、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被淡化为“夺嫡之变”。类似的,还有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帝位的明成祖朱棣。

    李世民

    很多历史学家都费尽心思为他们辩护。假如他们能够读到意大利思想家、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的这段话,一定会引以为知音的:

    (君主)应该警惕自己不要沾染可能危及政权的恶名。如果做不到,放纵一下也没关系。进一步来说,就算是坏事,如果不做就很难维持自己的政权,那就应该毅然决然去做,不要担心坏名声招来别人的谴责。归根究底不难发现,有些事情看来是美德,化为行动却带来毁灭;也有些事情看来是邪恶,化为行动却能保障君主的安全和百姓的福祉。

    也就是说,君主是有另外一套道德标准的:只要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政权的巩固,就不必受普通道德伦理的约束。这个道理,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一书中讲得非常透彻。

    《君主论》还提出,君主既要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又要有狮子一样的力量;关键时刻,君主完全不必信守诺言:“一旦违反自己的利益或是当初承诺的理由消失时,明智的君主既不能也不应该信守诺言。”“无数现代的例子可以证实,君主永远不会欠缺正当的理由粉饰自己背信弃义的行为。”

    这些惊世骇俗的言论,使得《君主论》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一部奇书。很多人都为它的非道德言论而侧目,甚至一度被教廷列入禁书。但都挡不住它跨越时空的传播趋势。

    作为政治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国内已经有多个《君主论》译本。果麦文化出版的这个版本,是台湾翻译家吕健忠的译本。吕氏长期从事西洋经典的译解,翻译出版过马基雅维利的《论李维罗马史》,以及《西方文学史》《英国文学史略》《易卜生戏剧集》等多部著作。其翻译文字信、雅、达兼具,是一个不错的译本。

    一、深谙人性弱点,洞悉历史真相,为君主打造“权力实操指南”

    《君主论》本不是为了发表而写的书,而是给君主定制的“权力实操指南”,所以写起来没有任何粉饰。一旦发表,自然有一种石破天惊的感觉。

    1、基于人性幽暗,他告诫君主要做伪君子

    为什么君主不必信守诺言?马基雅维利告诉君主:“人类生性邪恶,不会对你守信,同样的道理,你也没必要对他们守信。” 君主背信弃义,永远不愁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君主要做伪君子。君主不仅要有狮子和狐狸的兽性,而且还要知道如何漂漂亮亮地掩饰兽性,“做个伟大的说谎人和伪君子”。因为他看透了人性:“人都很天真,只顾虑到眼前的需求,竟使得骗子永远找得到心甘情愿被骗的人。”

    在需要使用暴力的时候,马基雅维利说,应该毕其功于一役,因为民众越少品尝痛苦的滋味,反感自然越少。不重复暴行才能使民众有安全感,也才能施惠给他们而争取到民心。相反地,施惠则应该细水长流,好让民众彻底品味。

    他还告诫君主:“千万不要染指别人的财物。因为对一般人来说,忘记父亲的死亡容易,忘记继承的遗产不容易。”

    政治是和人打交道的技艺,巩固权力必须基于人性。只有深察人性的幽暗,君主才能无往而不利。 

    2、着眼于统一意大利,他教给君主各种巩固兼并领土的“秘笈”

    他告诉君主,兼并得来国土,如果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同文同种,征服者要保有成果并不难,只要消灭统治他们的王室就够了,其他方面不妨率由旧章。

    如果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不是同文同种,法律习俗也不一样,最好也最有效的办法是占领者亲自坐镇占领地,这样统治权才能稳固而持久;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是,在占领地选择一个或两个关键地区建立殖民地。·

    如果吞并的是共和国,那种国民活力充沛得多,积怨更深,而且复仇的欲望更强烈,缅怀古老的自由使得他们既不会也不能平静下来甘于顺从,所以最稳当的方法是把他们消灭。

    这些政策,可以说是冷酷、无情,难免引起人们的质疑与指责。但马基雅维利所有的主张,都是由历史案例和经验教训做支撑的。

    政治智慧的来源,无非是洞悉人性和以史为鉴。马基雅维利作为一个资深政客和历史学者,其政治智慧绝非纸上得来。虽然惊骇世俗,但直指人心,不得不服。

    据说拿破仑兵败后,普鲁士士兵在他抛下的车驾里发现了一本《君主论》,上面写满了批注。

    拿破仑

    二、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学领域实现了“哥白尼变革”,是如何做到的?

    众所周知,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从根本上颠覆了当时流行的“地心说”。这一改变如此深刻,以至于后来人们经常把某些领域的深刻改变,称作“哥白尼变革”。

    哥白尼(1473—1543),与马基雅维利同时代

    1、政治学领域的“哥白尼变革”

    在欧洲的政治学史上,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认为政治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政治就是伦理道德的实践。在中世纪神权政治中,道德当然也是政治的最高法则。

    尽管在现实中,政治从来都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冷酷无情,尤其是在意大利。但在理论上,学者们却总是把政治写得庄严神圣无比,要求政治家追求道德纯洁。仿佛政治家无需考虑政治现实,修养好道德,就可以治理好国家了。——这种论调,有点类似儒家所说的“内圣外王”。

    马基雅维利改变了这个传统。他以冷酷的现实主义精神,把伦理和政治这对连体婴分割开来,把政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冷静地告诉人们,现实的政治操作必须抛开伦理与道德的束缚:

    许多作家想象从来不曾存在过的共和国和君主国,可是实际如何生活和应当如何生活这两者有天壤之别。为了研究事情应当怎么做而无视于事情实际上怎么做,这样的人救不了自己,只会自取灭亡。凡事标榜仁义道德的人,一旦置身鸡鸣狗盗之徒当中,到头来一定惹祸上身。所以说,身为君主如果要存活下去,一定要学会不当滥好人,还得看实际的何况决定是不是要把这方面的体认应用出来。

    不考虑理想的君主该怎么做,只讨论现实世界的君主该如何做。这一点,把他与此前欧洲所有的思想家区别开来。

    2、马基雅维利为什么能做到

    知人论世。如果我们了解马基雅维利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他度过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有这种观念。

    马基雅维利少年得志,一度身居高位。1494 年,他25岁时,统治佛罗伦萨六十年的美第奇家族被驱逐,佛罗伦萨恢复共和体制。1498 年,不到30岁的马基雅维利被执政团任命为政府第二厅秘书长,稍后又兼任自由与和平十人委员会秘书,负责处理外交及军政事务。

    1500 年他出使法国,会晤法王路易十二和鲁昂枢机主教乔治·德昂布瓦兹,见识了君主集权国家强盛的国力。

    1502—1503 年,他出使罗马涅与罗马,认识了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儿子、有“毒药公爵”之称的切萨雷·博尔贾,目睹了切萨雷·博尔贾在教皇扶持下用尽权谋与暴力建立自己的政权,却在父亲去世之后转眼沦丧。

    马基雅维利看到本国的雇佣军军纪松弛,亲手组建一支国民军。1509 年,马基雅维利率领佛罗伦萨军队占领比萨。

    但世事难料,意大利政局更是翻云覆雨。就在马基雅维利仕途得意之时,1512 年共和政权被推翻,美第奇家族重掌佛罗伦萨的政权。

    新政府免除了马基雅维利的官职,解散他一手创建的新军。1513年,他被指控参加反美第奇家族的阴谋,遭逮捕、监禁,出狱后被放逐。

    他只能归隐田园潜心写作,完成了《君主论》《论李维罗马史》《战争的艺术》等著作。

    马基雅维利(1469—1527)

    从马基雅维利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如果不是共和政权被推翻,肯定会有更多作为。

    可惜后半生只能在笔耕中度过,对于一个天生爱搞政治的人来说,这是痛苦无比的事情。1527年6月21日,马基雅维利在失望中离世。

    身处混乱不堪的社会,亲历残酷的宦海浮沉,才写出这样一部惊世骇俗的《君主论》。

    正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指出的:“诚然,在他的思想中,确有许多真正需要批判之处;可是这些地方,不过是他那个时代的表现罢了。

    归根结底,是时代造就了马基雅维利的思想。

    三、以东方历史智慧观照《君主论》 

    在欧洲文化史,《君主论》这种只论利害、不谈道德的政治哲学,是头一次出现,所以有石破天惊之效。

    甚至专门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术语:“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专指那些奉行信奉他的学说,为达到目标不计一切手段的政治家。

    但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观照,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早在春秋时代,《君主论》所反对的政治领域的道德主义,就已经在实践中被否定。

    最后一个以道德主义治国的政治家,就是那个著名的、“愚蠢”的宋襄公。

    宋襄公在与楚军的泓水之战中,讲究“仁义”,坚持等楚兵渡完河、列好阵后再开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虽然宋襄公被千百年来的人们所讥笑,但宋襄公所体现的,不就是古老的礼制和仁义道德吗?

    从此他以后,列国就没有人再坚持传统礼制了,那太迂腐!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中,孔子和孟子一辈子都在呼吁实行周礼,行仁义道德,但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尝试以仁义道德治国。

    倒是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子等一批法家,提出了和《君主论》类似的现实主义治国策略。韩非子将法家理论集大成为“法”“术”“势”,教导君主要用“法”来统治人民,用“术”来驾驭臣下,用“势”来保住权位,压根没有仁义道德什么事。

    孔子周游列国

    最后,是贯彻了法家理论的秦国,统一了六国。

    那么,治国全靠法家行不行呢?也不行。秦朝统一天下不假,但二世而亡。

    人们的认识总是在“正—反—合”的辩证循环中前进。到了汉代,统治者一方面采用儒家学说装点门面,另一方面继续以法治国,搞“儒表法里”。

    面上大谈仁义道德,背后实行法家治国。这不就是马基雅维利所主张的:“君主不见得一定要具备那一切被认为是好的特质,但确实有必要让人家觉得他样样具备。”

    对于那些美好的道德理念,马基雅维利甚至指出:“具备那些特质,还随时随地身体力行,一定害到自己;反过来,让人家觉得拥有那一切特质却非常有用。”

    这在汉代也有一个有趣的案例:王莽。他不仅深谙儒家经典,成为当时人们公认的儒家代表,还真心实意想实行古代礼制。这就麻烦了。最后,王莽身死国灭。

    马基雅维利为什么经久不衰?

    正如本书翻译者吕健忠指出,《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根据他的从政经验,着眼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政治局势写出的一部书。他从所处时代辨识出关于人类生活的一些根本通则,到今天仍然适用。

    只要人性不变,《君主论》所阐述的权术策略就不会失效,这本书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小结: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马基雅维利生于1469年。他生活的时代,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已接近尾声,但意大利还处在四分五裂的局面中。马基雅维利强烈主张结束国家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成就非常事业,需要非常人物,运用非常手段。实际上,马基雅维利真正向往的是共和国。但为了统一意大利,在当时情况下,必须由铁腕人物来完成,马基雅维利愿意为这样的人物出谋划策(是不是有点像战国的诸子百家?)。

    马基雅维利曾对切萨雷·博尔贾寄予厚望,后来又寄望于美第奇家族的继承人罗伦佐·德·美第奇,这本书题词就是献给他的。但罗伦佐很快也去世了。

    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马基雅维利葬于此

    书没有送出去,也没有发表。直到1532年,他去世后5年,才得以出版;又过了二十多年,这本书被列为禁书。

    经典的传播是不可能阻挡的。从西方到东方,《君主论》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君主论》:深谙人性,洞悉历史,马基雅维利打造欧洲帝王教科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ds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