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Office职场大学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2019-04-26读书的这些困惑你有吗?

2019-04-26读书的这些困惑你有吗?

作者: 行笺 | 来源:发表于2019-04-26 23:35 被阅读21次

    大家好,今天周五,又到了我们的共读日。

    今天我们要读的书目是《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这是秋叶大叔的作品。今晚我们只就前半部分来做探讨。

    对于读书大家有没有以下困惑呢?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叶老师是怎么回答的。

    1:你说自己一年读100多本书,怎样做到的?

    大叔最近几年每年的阅读量在120~180本之间,属于读书比较勤的人,他偏好读纸质书。很多人怀疑他根本不可能在这么忙的时间下看这么多书,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概念需要澄清:

    怎么样算读完一本书?非要一个字一个字看过才叫读完一本书么?

    比方说一本小说,主要情节都看到了,一些章节快速翻过,算不算看完?

    比方说一本专业书,大部分内容都是知道的,只有一点点不知道的,我就只看这点内容,算不算看完?

    又比如说一本书,我快速翻过,主要观点我都记住了,等到需要时马上就能翻到具体章节细查,算不算读过?

    再比方说一本诗集,看了一半,看不下去,算不算读过?

    反正对于秋叶老师来说,这都算读过。

    我们不要刻意去和别人攀比读书的数量,每个人阅读层次不同,方法不同,不适合去攀比。有些人读书读得多,但一直停留在阅读观点而不是批判性思考的层面上,读得多收获未必大,还不如那些把一本好书读通透的人,所以古人说读通“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大叔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成年人,一个月读两本口碑还不错的书还是有必要的,只要不刻意去攀比数量就好。

    2:你哪里有时间读那么多书?

    其实这首先是个如何管理时间的问题,推荐大家看看《你的碎片化时间用途越多,你的生活选择越多》以及分析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方法的系列文章,你就能明白挤出时间读书并不是问题。

    其次,这也是个读书态度的问题。对于不爱读书的人而言,你把这个问题换成“你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打游戏、打麻将、谈恋爱、逛淘宝、做头发”,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做喜欢的事情你就会付出足够多的时间。

    如果你早早培养了阅读的习惯,读书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不需要太刻意去安排,书随时随手就可以读。

    最后,这还是个读书环境的问题。大叔出差的旅途上一定会带书,床头一定会放书,家里一定会不断添置书柜,他觉得,如果你生活的环境里到处都是书,你就会慢慢爱上读书。

    为了逼自己养成爱上读书的习惯,不妨咬咬牙试试花费3000元钱买上100本书,让家里、身边到处都是书,这笔投资肯定值。如果你对自己读书没有信心,请为你的孩子花上这笔投资,只是记得不要拔苗助长,先推荐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好书即可。

    问3:你是如何选书的?

    关于选书,大叔推荐大家读读台湾出版人郝明义写的《越读者》,非常好的一本书,秋叶老师在阅读方面受他启发很大。

    下面聊聊大叔选书的体会。他看书很杂,不挑食,好书也看,烂书也看,但大叔也不认为书读得越多越好,而应该是读书的类型要丰富,而不是仅仅追求读得多。

    他觉得应该合理搭配四类书:

    第一类:工具书。

    在大叔的案头,永远有词典一类的书,这是参考书,不管是语言类还是专业类的,都不可少,但是不一定随时要看。对这样的书,他从来不吝啬购买,但是会尽量选择一个好的版本,遇到不懂的随手翻查。

    第二类:专业书。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得懂一门技术作为安身立命之本,那么这一类方向的专业书你得通读,不管是经典原著,还是最新趋势,你都得长期跟踪学习,不要指望每本买回来的书都是干货,只要能让你在现有基础上收获一些,都是值得阅读的。这样的专业书,你每年都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看几本。

    第三类:视野书。

    只有一种专业思维的人是很可怕的,我们应该能用不同维度去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比如一个社会现象出来了,我们不能非黑即白地去评判,假如我们能够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多个维度去观察和思考,也许我们就能有更深入的领悟。

    如果你只有一种思维模式,你就很难和别人换位思考。要了解其他的思维模式,打开你看世界的视野,主要靠读点其他专业的杂书。

    第四类:潮流书。

    社会在与时俱进,你要保持对时代的感觉,总得读一些新书。

    另外我要特别说明一点:一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选书也是有侧重的。

    比方我们读小学时,识字不多,主要是买工具书;读大学时应该多看专业书,快速成为专业人士;刚上班,很多业务不懂不明白,也只能多买多看专业书,以便快速成长;等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就需要多看打开视野的书,拓展自己的思维;当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看一点潮流书,和时代保持同步。

    而有的人读书,最大的问题是偏门,杂书看了一堆,自己专业领域的好书新书却读得太少。其实专业领域读通一本专著,再看其他类似的书,会越看越明白,越看越快,花的时间也不多。

    什么都懂一点儿真不如先看懂一门比较好。

    问4:读书是速读好还是精读好?

    对于问这种问题的人,我觉得很无奈。(大叔很幽默,我们看看大叔的原话)

    像《高等数学》这种专业书,我能速读么?只能一页页慢慢看啊。而没有营养的书,有时候我半个小时就可以翻完,因为里面都是一些废话。内容是我非常熟悉的专业书,我也可以半小时翻完,因为我只看重点。

    真有营养的书我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有时间就争取慢读,一次读到位,做好笔记,以后需要时再翻。如果没有时间我就选择速读,或者跳着读我最需要的一部分,以后有时间我还需要补功课。

    我必须说:好书一定要精读,你对自己加以研究的某个方向一定要学会主题阅读。

    关于如何略读、跳读、精读以及进行主题阅读,大叔推荐大家看看《如何阅读一本书》。

    问5:读书是不是开卷有益?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大部分人能分配给读书的时间就更有限,与其讲开卷有益的大道理,不如承认人都有想一步到位读到好书的心理。

    大叔不认为开卷有益,但读一本没有营养的书也未必是无益的,这得看你读书的目的和方法。比方他准备研究一个题材时,会把能搜集到的这个题材的书都买回来研究,好书就摘录观点,梳理作者的思考框架,慢慢变成自己内化的思维,这当然是开卷有益。

    但看到不好的书,大叔是怎么做的呢?是弃如敝履吗?

    他会思考和好的书相比,作者差在哪里?为什么他只能写出这样的书,他的思维缺陷在哪里?而自己应该如何避免也写出这样的书?有了这样的思考,一本不好的书,也许对我们写书的启发更大,因为一个好作者的优点往往很难学习到,但一个差作者的缺点反而是很容易发现并能有意识去避免的。

    还有些不好的书,虽然整体不行,但是其中一个章节、一个单元还是有可取之处的,通过这个章节我们思考了,顿悟了,甚至学到新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这还是有收获的。考虑到一本书的价格,能用这样低的成本学到东西真是超值。

    问6:能推荐一套经典阅读书单吗?

    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甲喜欢的经典乙不喜欢很正常。

    另外花一点时间选书是很值得的付出。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但要学会各种搜索技能,对比各种推荐书单的优劣,识别各种书托,甚至因为书评认识一些书友。

    更重要的是你要开始为自己的阅读做出独立判断,做出选择。你的选择也许让你满意,也许让你失望,但是你也学到了更重要的经验——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好的选择可以让你开心,坏的选择也会让你总结教训,争取下一次做出更好选择。这种选择成本很低,却可以锻炼你的判断力,很值得。

    经典书籍也要分类对待,大叔给大家一个建议,在网上搜索关键词“书籍类型+书单”,比如“管理学经典书单、历史经典书单”,可以看到很多人推荐的经典书单,你们可以试着去搜搜看。

    问7:别人推荐的经典书籍我看不懂、看不进去怎么办?

    其实这很正常,有些书经典是经典,但也需要你具备理解经典的阅历和知识积累。

    有些书你不喜欢,是缘分没到。像大叔高中不爱看《论语》,过了30岁再读,却觉得《论语》风靡两千年,是有理由的,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多少道理!

    所以他建议,别人的经典阅读体验未必就适合现在的你,如果你发现所谓经典好书你读不进去,又不是你的专业必修书,不必强求去读,放一放,等以后缘分到了再读。一辈子都没有缘分也没有关系,人类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每个人能汲取一小部分就已经受用无穷了。

    再说了,成长的法门并不唯一,读书并不是让一个人获得智慧的唯一通道。

    8:有些书只读没有感觉,怎么办?

    越是实用技能类的书,越需要和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如果你只是看,没有和其他行动结合,读过也往往是过眼而已,收获不了什么。

    即便是一些理论性的书,也要主动结合现实来思考,这也是最最重要的。把读完的书中的一些理念,马上和现实印证,或者直接引入现实思考和行动。否则,读书的心得会遗忘得很快,不会成为你的内容。

    读实用的书,第一层境界是你看得懂别人的道理,第二层境界是自己能照着讲出来,第三层境界是自己能有意识去运用,第四层境界是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达到第四层境界了,恭喜你,这道理总算属于你了!

    读书这件事,看来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写下来的文字也未必全是自己的,只有反反复复讲,把看的写的讲到潜意识了,成为一套方法论了,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了,也许才是自己的。

    至于那些让你感到醍醐灌顶的书,也不是真的带给你成长。有些书之所以让你感觉收益大,也许只是因为它是你处于改变临界点时恰好出现的那一本。看书只能打开视野,解开思维盲区,但是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必须通过行动。

    所以即便没有感觉,还是建议大家坚持读书,厚积薄发,不期速成,功不唐捐。

    问9:我没有时间读完整本书,只订阅经典博客,经常看看,比如秋叶老师的,够吗?

    阅读博客、微博、微信文章这样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整本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不系统、不严谨的碎片知识,后者是系统的整体性知识。

    如果一个人没有建立系统性思维,长期做碎片阅读,只会让自己的大脑充斥各种碎片思想、各种有趣的段子,但是就是没有自己的思考体系,而这样的思考体系必须通过阅读有质量的好书慢慢培养。

    等你培养出框架思维能力了,再看碎片文章,就可以把看到的信息点整合到自己的框架里面,让自己的框架更加丰富饱满。

    所以,大叔不提倡大学生或者年轻人过于依赖网络阅读模式,还是要读整本书,做书摘,做笔记,做练习,锤炼自己的整体思维能力。不要以为看了很多网络文章,貌似也做了很多思考就是读到书了。

    年轻人读书应该考虑是否能为自己建立一个完整的思考框架,这个是无法通过网络阅读系统建立的——当然一些特别优质的网络课程例外。

    虽然大叔也提倡大家关注一些优质专业博客,但我不提倡用这种快餐阅读代替读书。

    问10:你读书时有什么乐趣?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真话也是假话。说它是真话,是因为很多人通过读书学到知识本领,成就了现在的人生;说它是假话,是因为读书的过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越是要读好书,越要坐冷板凳,下苦功夫。

    那大家觉得自己读书都有收获哪些乐趣呢?

    我想乐趣应该是指内心的满足更为恰当,这样你才会把它继续进行下去,而我们正是要善于发现这些乐趣,我们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乐趣。

    那读书的十大困惑我们都已解读完了,希望今天的你有所收获。

    想知道读书的十大方法,请听下回分解,我们下周五继续有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4-26读书的这些困惑你有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ic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