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今我不再如醉如痴,也不再想将远方的美丽及自己的快乐和爱的人分享。我的心已不再是春天,我的心已是夏天。我比当年更优雅,更内敛,更深刻,更洗练,也更心存感激。我孤独,但不为寂寞所苦,我别无所求。我乐于让阳光晒熟。我的眼光满足于所见事物,我学会了看,世界变美了。
——赫尔曼·黑塞
别人家的孩子,北大毕业,工作一年后去读了香港大学的研究生,如今研究生肄业,赋闲在家。她半真半假道:“以后我就不出门了。人家一见面就问两件事:一是工作找到了没,二是对象找到了没。太没意思了。”其中滋味可见一斑。
其实找工作跟找对象没什么两样,找不到无非一句“高不成低不就”,毕竟没人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啃老怎么了。
工作第一天,一位前辈跟我们闲话家常:“如果没有家里人的支持,在这里买房简直比登天还难。光一个首付就倾家荡产了,想想自己到死之前都还在还房贷….”(自行脑补一个捂脸的表情包)。他房在一个离工作单位半小时车程的地儿,不过已经跨区了。
他说:“你以为跨区没差别吗?有。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路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已经和这儿差一大截了。可是那边毕竟便宜些,压力小些。”
跟我一起新来的女同事,打听到这儿的工资后便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我可是要养家的呀,爸妈都快退休了,这么点钱只能吃土去了。看来要嫁一个高富帅才干得下去。”
说到底,面对现实,逃避有之、妥协有之、抱怨有之、幻想有之。
“钱多活少离家近”都是骗人的,毕竟自己还没这个能耐。
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
2.
让我们站定,用双脚插入意见、偏见、流言、欺骗和幻想的淤泥烂浆,插入覆盖地表的这些冲击物,直到触及坚硬的石块底层。对此,我们称之为现实。
——卡夫卡
相较之下,另一个女同事的反应似乎提供了答案。她一脸坚定甚至可以说是激愤:我不能再随随便便混日子了,我要让自己升值。我必须让自己升值。这份工作我得干,因为活下去,需要钱。哪怕活再多,总还有些时间是自己的。这些时间我得好好利用起来。没有借口。
她开始着手日语等级考试。明年是什么、以后是什么想必她自己清楚。
钱多钱少,工作好坏,也只有自己掂量。
之前的一个同事,干着一份外人看来“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可干了5个月,便毅然决然换了单位。问为什么,她答:“觉得很压抑。我还年轻,还可以到处闯闯。”
因为从心底里觉得这不是一份好工作,像《白马啸西风》中写的: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欢。所以挥一挥衣袖,走得毫不留恋。
新单位工作第一天,问她:适应吗?她答:不适应 。问她:后悔吗?她答:不后悔。她现在的工作要辛苦得多。可是她喜欢。她也不是一时冲动说走就走的,她准备了很久,离开的第二天就去了新单位报道。
孔丘:不怨天,不尤人。上学而下达,知我者其天乎。
我们都有各自的选择。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该追求幸福。
安妮·芙兰克:获得幸福,是所有人的生活目标,这让我们殊途同归。
而幸福与金钱并无多大关系。
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指出:穷人的痛苦和欢乐,无论是在质量或数量上,和富人并无差别。在基本的生存条件(食物、住所、适当的教育)达到后,从情感的角度来说,经济状况并不会造成显著的差异。此外,富人的不幸也很真实、自然,比起穷人的不幸没有任何差别——人类社会在这点上其实是很公平的。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不安、恐惧、快乐和幸福。
3.
越是深刻的事物越要充满活力地传达。”春像是自言自语地咬着唇,“像是身背重物,却跳着踢踏舞。” 这话听起来像是吟诗。“小丑在空中荡起了秋千,所有人都忘记了重力的存在。”
——伊坂幸太郎
肯农·谢尔登(Kennon Sheldon)和同事们写道:“对于追求幸福的人来说,我们的建议是,去追求包括成长、人际关系和对社会有贡献的目标,而不是金钱、美貌和声望。对后者的追求,通常是出于必须和压力的心态。”
其实,让自己升值的另一个办法就在身边。
我们要追求成长,追求进步,那就从干好手头的活开始。
遇到苦难、挑战,那就迎面而上,因为我们总能从中学到点什么。哪怕再枯燥乏味的活也能锻炼我们的耐心、磨练我们的耐力。
我们总能学到点什么的,从而成长,成为更成熟的自己。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困境之中蕴藏机遇。
网友评论